第二章 心有不甘(2 / 3)
了啊?说不嫁就不嫁啊?老娘告诉你,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娘让你嫁你就得嫁,没有你挑的理!”
“娘说说我嫁给李贤仁对你有什么好处?”罗二丫了解罗母是无利不早起的主,对大儿子小儿子还是有母爱的,对大女儿也不错,唯独对自己一点不关心。
“李家小子是秀才,家里的田地都不用交税。而且他学问好,来年考科举定是要封侯拜相的。将来也能拉扯你弟弟他们一把。”
罗二丫面露嘲讽,是呀,李贤仁学问是不错,但是也要他家有财力供他上京赶考啊。上辈子他可是靠自己昼夜不分织布裁衣绣花大半年才有了盘缠上京赶考的。这辈子自己不嫁他,他拿什么赶考。卖地么?他家笼共才一亩三分地,可不够呢。
况李家多薄情寡义之辈,当他李贤仁一朝得势,定会立即撇掉一众穷酸亲戚。想要沾他的光,难于上青天啊。不过李家惯会做表面功夫,因此村里人人都称赞他们仁义。想要说服娘亲打消与李家结亲的想法很难呐。
“娘,方才你所说的都是虚的。想想实实在在摸得着的好处,李家能给你多少?比如说礼金彩礼之类的。”
罗母嗫嚅,“这不是还没谈到吗。李家家大业大,彩礼定少不了老娘的。”
“家大业大,富有到上门给儿子提亲还穿一擦就破的旧绸衣?娘,可真有钱哦。”
罗母脸上挂不住,刚才显然是被吓住了,现在细细回想才发现不妥之处。
这辈子她虽没有穿过绸衣,却摸过不少缎料,韧度老好了。
但是,仅凭一件衣服也不能说李家困顿啊。所以她还是坚持己见。
“是你毛手毛脚瞎扯坏的,丝绸不同棉麻布,不禁扯的。”
罗二丫哂笑,也不揭破她。
“你女儿花容月貌,是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礼金可不能少了。且不说彩礼。娘先数数咱们村有几个秀才,几个举人?镇上又有几个秀才几个举人?”
“咱村有三个秀才,没有举人。镇上几个秀才我不知道,但是也有好几个吧,举人倒是没听到有谁,除了县令。”
“那就是了,考秀才容易,考举人可难了。纵然他李秀才才高八斗,但谁又说得准他什么时候能中举呢?再要谋个一官半职的,还不得猴年马月啊。有那功夫还不如好好督促大弟小弟,教他们也考个秀才光宗耀祖。”
罗母脑袋笨,一下子被带偏了:“耀祖和耀杰能行吗?”不是她没信心,实在是罗家祖上全是泥腿子,大字不识一个的。到了罗父这一代才有几个念了几年私塾的。而罗耀祖被她宠的只会耍脾气,而罗耀杰又太小。
“能,一定能!”为了自己,也为了扭扭罗耀祖的性子,她昧着良心说歪话:“娘您瞧啊,耀祖念书多顺溜,先生以前还常夸他聪明来着。是吧,耀杰。”
罗耀杰不知二姐打什么哑谜,却还是习惯性的配合:“是啊,娘。我们先生老夸大哥聪明来着,还说他只要勤奋读书,将来肯定有出息的。只是他太懒了,又不听话。”
罗二丫眼角抽抽,小屁孩啊,真是何时何地都不忘告状。
罗母倒是没在意后半句,只听了前半句就眉开眼笑了:“我就说我们耀祖长得像我,头大阔脑门儿,准是聪明的娃,将来定有大出息。不行,我这就叫他看书去,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屋子里很快传来罗耀祖不满的嘟囔和罗母苦口婆心的劝教。
这时,罗二丫才把目光转向罗父。罗父寡言少语,要是他愿意,在家真能当隐形人,不留意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拧眉想了半天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两辈子了,她和父亲说过的话屈指可数。
踌躇半晌,嗫嚅半天,才说道:“爹,女儿不想嫁给李贤仁。”
“嗯。”
嗯?嗯是什么意思?同意了还是不同意?罗二丫看着埋在烟雾里双眼微阖,半梦半醒的父亲,听着水烟咕嘟咕嘟抽响,有些无奈,还有些烦躁。音量不自觉提高:“父亲,我说,我不想嫁给李贤仁!”
“嗯。”
罗二丫欲哭无泪,用力揪揪衣角,踱步回房。
而李家正进进出出办彩礼,找媒婆,忙里忙外好不热闹。李奶奶逢人就说自家相中了个乖巧懂事的闺女儿,要给自家大孙子做媳妇儿呢。
于是,李家和罗家要结亲的消息一夜间传遍清河村。思慕罗二丫的大伙子们纷纷黯然神伤,而钦羡李贤仁的大姑娘们则嫉妒不甘。
第二天早上,罗二丫刚把家里的鸭子赶到河边,正准备去山坡割猪草,就被罗彩月喊住。
“罗二丫,你站住!”
罗彩月是村长家的小孙女,从小娇养长大的,颇有些傲娇刁蛮,一般不屑与人说话。而罗二丫正是她她不屑为伍的人之一,因为罗二丫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而且从来没有新衣穿。
“啥事?”
“你要嫁给李大哥了?”说着,她竟眼眶微红,鼻头抽动,想哭却强忍着。她喜欢李大哥,想要嫁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