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天师收徒 皇子相争(3 / 4)

加入书签

李老前辈的高徒笑话一番,杨鸿叶心里默念,咱们看起来都差不多大,你这家伙都已经负刀走江湖了,贫道还在这送仙山上看每日太阳升起又落下,花谢了又花开,当真毫无乐趣可言。 张明月听闻此言不禁问道。 “你记不记得你上山有多久了?” “记不太清楚。” 小道士掰着手指头算了又算。 “贫道上山的时候是冬天,不曾记得究竟过了多少时日,倒是记得后山的茶花开了谢,谢了开,如今差不多也有十年光景。” 十年光景便是三四千个日日夜夜,张明月唏嘘不已。 “十年来一直都待在这山上你也不觉得闷,不过上次你与公主做了交易,徐道长允许你下山,你可曾打算过什么时候下山。” “不知道。” 小道目光看向这送仙山下的原野风光怔怔出神。 “不过应该不是现在,师父要我做的功课还没做完。” “功课?什么功课。” 张明月不禁再问。 “师父说我什么时候能把师祖看活了便能下山,说实话,贫道到现在都没想清楚师父这话里的玄机,已经仙逝的人又怎么能活过来呢。” 这书上说,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张明月也心知该离开了,他站起身紧了紧身后的长刀,拍了拍小道的肩膀。 “姓杨的,张明月很高兴交了你这么个朋友,等你将来下山的时候莫忘了来找我。” “好啊,那咱们可说定了。” 不去理会有些舍不得的小道,张明月便大步流星,但小道并不曾注意到负刀少年人在转身那一刹那的落寞。 姓杨的,你要来找张明月,也要等张明月真正能活到那么一天再说。 你羡慕我负刀走江湖,却不知江湖险恶,若是能交换,张明月宁愿做你这般在送仙山坐看潮起潮落世事变迁的青衫道人。 下了山老剑神与掌教徐长今正做着最后的道别。 “老朋友,这一别,也不知今生还有没有机会再见,贫道知江夏名剑山庄邀请了你们共赴盛会,想必用不了多久拜帖就会送到我上清观,只是这一遭,贫道多半去不成,个中原因,你也应当知晓。” “若徐长今走在了你这老小子的前面,你还得再跋山涉水一番来我送仙山焚香一柱,而若是你老小子走在了贫道前面,莫忘了将来传信一封,贫道……也与你坟前把酒言欢一次。” 眼神有些许落寞的独臂小老头儿放声大笑。 “徐老道,少说这些恶心人的话,你这老道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矫情起来,须知我李文谆生于江湖,生而坦坦荡荡,死也定当轰轰烈烈。” 独臂老剑神说完这一句,正是落日余晖浸染大地,他用最后有些不舍的心情轻声道。 “山高路远,老朋友,告辞。” 上了马车便是一阵驰骋,于苍茫天地之间带起浓尘阵阵,掌教徐长今望向这一幕长叹不已。 “都说英雄迟暮,贫道倒觉得这话用在你这老小子身上正好相反,当是迟暮英雄才对。” 有些不明白这句话意思的小道士来到了白袍道人身旁。 “师父为何这么说?李老前辈最巅峰的时候不是三十年以前吗?怎的说是迟暮英雄。” 眼中黯然落寞的白袍道人看向自己这最为疼爱的弟子轻声道。 “三十年以前,剑神出剑只为剑道,三十年后,剑神出剑当为天下正道,有些事情,师父也当告诉你才是,你可知当年为何剑神断臂?” “不是因为找了一个籍籍无名的老头儿比剑输了吗?是师父你告诉我的。” 小道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没错,的确是一个老头儿,不过这老头儿,走的可高了。” “能有多高?” “差不多有天那么高了。” 继而,这位天下道门圣地掌教用微不可查的声音呢喃道。 “横眉斗竖恶精神,万里江湖迟暮身。 手中当有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 朝阳城一如既往繁华昌盛,马车在官道上徐徐千金,车里是老剑神与昭阳公主,赶马的车夫自然便是负着刀的张明月与负琴的司马云,六名黑衣侍卫骑马而行,但到了城门口时马车便停了下来,因为城门口已经等待了两排整整齐齐的侍卫,百姓商旅皆在外驻足观望,看究竟是何等人物当得如此隆重接待,那城门楼正中央正有一身着龙纹白衣的公子在等待。 张明月司马云对视一眼,皆明白心中所想,随后便下了马车,老剑神与昭阳公主紧随其后。 当朝太子轩辕宏业踏前一步笑道。 “公主玩儿的可还好?” “还算行吧,本公主对北魏向往已久,如今得见倒也真名不虚传,只是殿下为了等候本公主将这些老百姓堵在城外实在有些不应该。” 昭阳公主看起来面色并不太好看,她从小便生活在皇宫高墙之中,自是看不到民间疾苦,只是这么一遭峨眉走下来倒也真正见识到了何为百姓皆苦,更何况是这大灾之后的第二年,百姓尚未从上一年的灾难中安然度过来,轩辕宏业闻言倒也不尴尬,他道。 “非是轩辕宏业不让百姓进城,只是百姓好奇罢了,公主已经归来,国宾楼已备好酒菜,就等公主前去。” “那便多谢殿下了,进城吧。” 回去的路上司马云三人倒走在了最后面,并非三人被排挤,只是司马云知道有些话却是不能让太多人听到的。 “这太子殿下当真还是有些手段,想必从咱们离开朝阳城开始便被太子派人一路跟随了。” 司马云轻声道。 “这是自然,这太子殿下尽管再不愿朝堂相争,但生活在这大染缸里,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真本事,否则又怎么能活到这么大?他派人跟踪便跟踪了,也是为昭阳那女娃子好,本就当此敏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