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定计破敌(1 / 2)
张瑜听闻,当即说道:“大人过奖,此全仗大人提携与栽培,末将只是按大人之意行事,做好本分之事。”
童贯暗喜道:“张将军不必谦虚,此次大胜,我必当上表朝廷为将军请功。”
张瑜说道:“大人抬爱,末将感激涕零,近日得一物件,料大人会喜欢,特此献上。”随即取出一个锦囊交与童贯。
童贯从囊取出此物,见是一把金刀,做工精湛镶嵌宝石熠熠生辉,甚为喜爱,当即赞道:“好刀。”
张瑜笑道:“大人喜欢就好,这些是从辽人身上搜出的战利品,相关值钱之物,属下当换成黄金,日后送于大人府上。”口出此言,张瑜几近呕血。
童贯听闻,心中甚喜,见张瑜如此上道,当即说道:“好,不枉我一番心血,这样,你部所得辽人之马匹,你就自行处理吧。”
张瑜十分高兴,当即叩拜谢恩,张瑜本来上报缴获战马七百余匹,但事实经过医治那些受皮外伤的马匹和搜索战区附近,共得战马三千余匹。如此一来,足可编制五营骑兵,战力势必大增。
童贯进而说道:“此次对辽军作战,有何心得?”
张瑜说道:“此次末将所面对之辽军,在下看来,并非辽国正规部队,而是部族兵士,如同我军之乡勇,而此时辽军已有防备,探马得知辽军主力铁骑已经出南京(当时辽国将蓟命名为南京),直奔涿鹿而来,虽不知统军何人,但其战力不可小觑。”
向来骄横的童贯,此次倒是仔细地听张瑜汇报:“如此说来,与辽军在逐鹿之战,将决定此次北伐成功与否。”
张瑜:“正是,如果逐鹿战役取胜,辽南线防御顿开,我军乘胜收取幽云十六州,占据有利态势,静观辽金之变。”
童贯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明日早会,我将下令,与辽决战。你速回逐鹿,等大军到来。”
张瑜抱拳说道:“谨遵大人之令。”张瑜不想此事如此顺利,心中暗喜,当晚同唐云回涿鹿县准备。
可就在张瑜走后,童贯随军参军苏炳觐见,对童贯说道:“大人,我观张瑜此人,表面奉承,实为心怀鬼胎,年纪轻轻城府颇重,短短时间,声名鹊起,手握重兵,不得不防呀。”
童贯听闻,并未作声。
苏炳接着说道:“张瑜手下之精锐,有目共睹,几千步兵就全歼辽军三万,但对大人却非好事。”
童贯疑道:“哦,此话怎讲?”
苏炳说道:“今日圣上气盛,决心平辽,而张瑜为大人钦点先锋,功劳他领,过失大人承担,他日取胜,平辽之功势必与大人分享,大人切不可养虎为患呀。”
童贯思索少许:“汝之言,也有些道理。但依你之意,又该如何?”
苏炳说道:“不如用两虎相争之计,责令张瑜督军北上,大人帅军驻守静观起变,即使张瑜军胜,也必将伤亡惨重,大人趁机将其调回休整,而独领平辽大功,若战败,大人也可将失败归于此人,向圣上也有所交代。”
童贯道:“妙计,就按此执行。”说着两人大笑不已。
再说张瑜方面,当晚回到涿鹿县,将会议安排告知郭彧,两人当即分析战况及敌我形式,郭彧:“将军,此次我军占据涿鹿县,等于在辽军中线打下一个楔子,而如果再次起兵,则需雁门、应天两线配合同时进军,如此方能发挥我军兵力优势,以弥补战力不足。况且由于此战乃深入辽境,辽军占地利之便,加之辽军骑兵行进甚速,我军行进过程中极易中伏或遭突袭,而我军战心不强,一路兵败往往导致全线溃败,故协调支持之事,尤为重要。”
张瑜:“确如你所说,但此时总方针已定,出兵已成必然,我等要仔细研究行军路线,后勤补给等事宜。”
郭彧:“这些,在将军回定州之时,我已思之再三,这是我所制计划,请大人过目。”
张瑜笑道:“郭兄,依旧机敏过人,料敌于先,厉害。”当即接过郭彧手中公文,仔细观瞧。
郭彧在旁说道:“在下料定,耶律大石主力必驻扎在赤城县,此处尽可应对北来之敌,而且地处险要,易守难攻。而粮草补给大营势必设在丰宁,此处乃塞外咽喉之地,五路汇总,运输颇为方便。耶律大石必然以为宋军不敢贸然轻进,势必走山台,清风谷,黑石峪三路,而其必然设置伏兵,专等我军自投罗网,而我军将计就计,正面佯攻,而派一支骑兵大迂回穿插,包抄至丰宁,不与纠缠,只烧粮草,等辽军补给受损,军心必乱,我军可乘势攻杀,若灭耶律大石此路,则辽国南京就在我宋军两面夹击之下,我军势必占优,进而谋划幽云十六州,收复失地,也就并非奢望。”
张瑜听之大喜,说道:“郭兄之计,甚合我意。就按此进行,但不知何人可担此奇袭之任?”
郭彧:“秦风。”
张瑜也是觉得秦风是不二人选,当即找来秦风相述,秦风当即答应,但同时指出:“骑兵非三年不能成军,目前我军只有三千马匹,如此大范围穿插,每人当配两匹战马,如此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