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血海尸山(1 / 2)

加入书签

都城被围,使西夏乾顺帝颇为惊慌,朝堂之上,两派势力更是争执不休,而张瑜并没有给西夏过多的思考时间,打造工程器具完毕后,张瑜当即发起攻城战。

投石车将巨大的油坛扔入城墙或砸在城墙之上,顿时火光冲天,而巨大的冲车猛烈地撞击着城门,于此同时,身着重甲的步兵在弓箭手的掩护下逐渐靠近城墙,发动攻击。

战事自开始便已现把热化,两军伤亡节节攀升……

兴庆府城高池深,防守坚固,加上城中兵源充足,宋军一时间难以攻下,其实张瑜也没打算能一战而定,之所以佯攻,目的只有一个,敲山震虎。

张瑜料定:西夏国都被围,势必调动其他可调动部队支援,同时国都岌岌可危,对西夏军民在心理上的威慑是无法估计的,天天处于危机之下,西夏决策层难免犯错。

如此攻击三天,张瑜并未让士兵过多接触,而多依靠器械攻击城中。而李宗多次要求出战,但都被乾顺帝制止,多言败军之将安敢言勇……

而之后,西夏乾顺帝得知自己的无敌国师尤里被张瑜杀掉,龙虎骑和鬼魅军团两支精锐全军覆没后,重大的打击彻底摧毁了西夏帝的心理防线,加之张瑜大军攻城甚紧,终于在张瑜攻城五日后,任命丞相为特使,出城议和。

而张瑜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交出巫毒的解药,二是赔款五十万两。

而如此条件李宗极力反对,一者如此示弱势必使张瑜有恃无恐,必将屡屡侵犯,二者索要解药势必解救重要之人,如此将是救狼治虎,后患无穷。

而就在乾顺帝犹豫之时,张瑜又再次连续猛攻,西夏守军伤亡五千余人,而东门险些被攻克。

乾顺帝慌了,当即答应张瑜的要求,将银两和解药全部交付给张瑜方面。而张瑜也是如约停止攻击,同时开始拔寨起营。

李宗见此,心中甚急,当即启奏乾顺帝要求趁张瑜军不备发动攻击。而如此出尔反尔是主和派极力反对,如此一来前功尽弃。

乾顺帝是个摇摆不定,优柔寡断之人,加上李宗前后怂恿,起誓发愿,以人头担保,终于偷袭之心起,同意李宗的请求,意图一战而扭转颓势。

而乾顺帝忽略了西夏军连败,士气低落,加上主战将帅急于挽回败局,难免会决策冒险,而失去以往的冷静。这些暂且不谈,接着看西夏军李宗如何用兵……

趁着夜色,李宗提兵八万,尽遣精锐出城追击,因为之前斥候回报,宋军的确正在回师西平府,而无埋伏,扎寨于兴庆府五十里外野狼坡。

野狼坡,此地李宗再熟悉不过,此地地势平缓,无险可守,虽临近水源,但河水尚浅,步骑皆能通过。李宗心想:看来张瑜也是大意,将大营设于此,机不可失,李宗当即分兵三路直取野狼坡,准备连夜突袭张瑜大寨。

实际上,西夏三路大军也十分顺利地在野狼坡会和,看着张瑜大寨灯火通明,李宗心中暗喜:张瑜英雄一世,糊涂一时,企不想当初项羽垓下之围。当即命令所部全军突袭,围攻张瑜大寨,全歼宋军。

只听一声哨响,火箭入飞蝗般飞入张瑜大营,外围营帐瞬间被引燃,宋军开始混乱,而李宗大军也兵分三路攻入张瑜大营,直奔中军而去。

胜利在望,李宗信心膨胀起来,自与张瑜军交战以来,西夏军未尝胜绩,今日正可一扫前耻,当即高喊:“活捉张瑜,给我杀。”

张瑜十万人的大营所占面积也十分庞大,李宗的八万大军全部进入大营之中,而中途只遇到少许抵抗。眼见张瑜中军大帐就在眼前,李宗突然勒住马匹,下令大军停止攻击。

本以为偷袭成功的李宗突然惊觉,多年领军的他突有不详之感,张瑜手下强将如云,为何自己已经攻至中军却未遭抵抗,而且营帐皆亮但无士兵杀出,顿觉境况不妙。当即下令手下士兵检查周围帐篷。而士兵回报让李宗惊出一身冷汗,说帐篷之中只有油灯且满堆柴草。

李宗连忙下令全军撤出,可惜为时已晚,可就在此时,只听三声炮响,火矢遮天蔽日射来,八万大军拥作一团,互相践踏,无力防御,顿时死伤惨重,而且四周帐篷被很快引燃,加之其中的柴草硫磺等物,不但火光冲天,而且浓烟四起,加上人群混乱,死伤踩踏、火烧窒息不计其数。

李宗催动大军三路突围,但越到外围,火势越猛,烟雾越重,见着手下士兵一个个倒下,自己已无出路之时,李宗已知,完了。

而此计正是郭彧同张瑜事先计划,如敌军不追击则可趁机撤回西平府驻军等待明年再战,而且西夏赔款五十万两,足够大军所用。但如果西夏军忍耐不住,那此次诱敌深入,必然全歼敌军。

就在李宗所部出城之时,张瑜依然布置好一切,就等其上钩,结果不出所料,李宗求功心怯,全军突袭入营。张瑜在远处眺望,见李宗所部一头扎入营地之时,张瑜已知,西夏可定矣。

大火烧了整整一夜,只有几千人,冲出火海被张瑜所部击杀外,其余全部烧死在张瑜大营之中,整整八万大军一夜覆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