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故国残阳(1 / 1)

加入书签

从一开始张瑜就已设想,灭夏之战不在军事而在补给,粮草充足的一方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而由于黑山府并非西夏重镇,不似兴庆府、西平府那般城高池深,而是这有约一丈左右的城墙,而就在入夜后,城中已有百十人偷偷摸下城墙投奔宋营而来。

而第二日,张瑜将这些投诚之人公开在南门用饭,以此刺激城中之人,瓦解敌军民士气。

而接下来的数日,不断有城中百姓乃至军兵出城,而且数量成倍增长。城外张瑜固然欣喜,城内乾顺帝则痛不欲生,眼见如此流失,如不制止,必败无疑。

而在朝会之上,西夏丞相王刚再次提出求和意向,乾顺帝突然爆发,怒斩王刚于殿上,同时下令皇族全部整顿所部,对张瑜军发起攻击。在战与降之间,还是选择前者,而皇族众人也支持乾顺帝此举,击败张瑜他们方能继续享受高贵待遇,故全力支持。

黑山城外,宋夏爆发最终一战。西夏乾顺帝亲自统军出城迎战,而张瑜见西夏大军出城,当即列阵,三万铁骑以玄襄阵法布列,而将战力最强的秦风 前军所部和左军韩世忠所部布置两翼,而将自己的中军至于阵型最前,唐云的虎贲营伏于阵中。

常理来讲,中军当至于阵型后端,总揽全局,而此次张瑜将中军前置,对敌人来说颇为轻视,而长期养尊处优的西夏贵族们久疏战阵,骄奢已惯,见张瑜如此狂傲,无不想一下吃掉张瑜的中军,而乾顺帝自然也希望一举解除围城之患。

只听军角想起,西夏大军一拥而上,直奔张瑜中军杀来,面对如此毫无章法的攻击,张瑜微微一笑,眼看西夏骑兵距离本镇三箭之地,张瑜令旗一挥,身后万弩齐射,箭矢遮天蔽日而去,由于此次张瑜所用全是硬弩,射程极远,西夏骑兵还没来得及骑射之时,先头部队就被一下射乱,中箭落马者不计其数,锋头顿减。

而张瑜没有给其喘息之机,但两翼宋军并没有出击,反而是张瑜中军率先发起攻击。

此举似乎正中乾顺帝的下怀,当即下令全军围杀张瑜中军,西夏大军很快形成中间强两翼弱的态势,本以为可一举吃掉张瑜中军,但就在两军近战的一刻,西夏军大面积被杀伤,而且张瑜中军先锋部队锐不可当,反而冲乱西夏前军。

看着所部如同割麦子一般被宋军屠杀的乾顺帝颇为惊奇,宋军怎有如此强悍锐师。

乾顺帝可叹自己的铁甲军和黑衣军不在,否则根本不惧此路突袭之军。但前军已乱,左右两军有被分割之形式,是否出动中军支援呢?而就在如此犹豫之时,宋军先头部队已经突破前军,根本不顾西夏左右两军,直取西夏中军而来。

此时乾顺帝方才看清,宋军此部兵勇,皆左手持盾,右手持长矛,全身铁甲,威凛异常。

乾顺帝当即下令中军出击,后军前置,而令旗挥舞多次,却无兵上前。乾顺帝环顾左右,除皇族亲信之人,大部分兵勇已然开始溃逃,乾顺帝心跌谷底,此时张瑜左右两翼大军也已加入战局,完全分割西夏大军。

败局已定,乾顺帝看着身边不足千人,而不知何处而来之悲壮之气,从腰间抽出宝剑领军前进……

两军交战仅两个时辰,西夏大军被全歼,乾顺帝及所部大部分皇族皆战死,西夏守将开城投降,献出印玺,西夏灭。

自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建国夏以来,凭借河套地区的铁盐和发达的农牧产业,进而立国以鼎足于天下,至此已82年,而曾经坐拥三十万铁骑精锐的西夏在同张瑜所率宋军交战的两年间,损失殆尽,终国破被灭,西北之地,只剩故国残阳。

尽管战后张瑜大力进行救济抚恤,但宋夏大战,西夏国精壮男子伤亡殆尽,总减员近五十万之众,几近灭族。

张瑜再次组织军力,下令韩世忠、宋武所部相继收复周边原西夏各府县,将民众迁徙至河套、雍凉之地安置,同时在黑山增设要塞,作为战略支点及北疆屏障,两年的征战也使张瑜所部损失惨重,累计伤亡近十万,当年凤翔府的张瑜直属人马此时已所剩无几,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其残酷的。

公元1120年10月,张瑜大军终于班师回到长安,此战彻底收复整个河套地区,灭西夏,解除西北方向强敌的威胁,而使关中地区得以休养生息之机。而至此,张瑜终于腾出手来放眼中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