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踏上归程(1 / 2)
发音未落,一道闪电霎现,甲士们还在听候吕师囊命令之时,其居然没了声音。就在甲士回头观瞧之时,发现吕师囊咽喉之处正中一箭,透颈而出,鲜血喷射而出。吕师囊似乎还在挣扎,双手不停的挥舞,之时说不出任何话来,旋即落马而死。
而只有张瑜看到是庞万春出手,电光火石之间,箭矢就已射穿吕师囊的脖颈,这力度和准头当世无双。
群龙无首,甲士们一直不知所措,此时张瑜高喝:“吕师囊犯上作乱,假传圣旨,且刺杀国舅,公主,大逆不道,汝等切不可执迷不悟,随之同罪。”
这些甲士虽然多为吕师囊的亲信,但此时局面已至此,吕师囊也死于马下,自己贸然出头也必遭屠杀,还是眯着吧。纷纷放下兵器弓弩,任由张瑜等人登船离去。
为何庞万春如此恰当地出现在此呢,无巧不成书,原来王寅庞万春等人放张瑜一行人离去后,几人聚在一起,被张瑜保家卫国,同创大事之言深有启发。皆决定不能像如此孤魂野鬼般游荡在此,要再创一番事业,既然方腊生前及临终两次提及张瑜之事,也有约定一方乘势另一方需辅佐之言,最后几人决定,投奔张瑜麾下,同赴抗金战场。
为此,庞万春知道张瑜前往襄阳,带着几个兄弟,驾一只快船前往襄阳想先向张瑜提及加入之事,不想船至渡口,官军居然下令封江,庞万春知道,襄阳城从未下令封江,除非大战之时,如今只有张瑜所部在此,想必此举会对张瑜不利,庞万春表面驶离,实际悄悄隐蔽江中水汽之中,静待时机。正巧接应张瑜上船。正应此言:吉人自有天相。
逃过一劫的张瑜、唐云和帝姬、郡主四人安全上船,而只有张瑜的坐骑和唐云的坐骑带上船,而由于地方有限,十七名贴身侍卫只能只身上船,坐骑只能留在岸边。
不管怎样,此次全身而退,皆有赖于庞万春,张瑜当即上前一拜道:“庞大哥救命之恩,小弟实在无以为报。”
庞万春微笑道:“小事一桩,不足挂齿,兄弟得救实乃天意。”期间两人叙说甚欢,完全忘记他人存在……就此,张瑜虎口脱险,安全上岸。
在张瑜和庞万春交谈期间,庞万春向张瑜提及加入之事,张瑜未加思索就一口答应,欣然接受,如此精兵猛将张瑜求之不得。
如此一来,张瑜因祸得福,增兵添将,而张瑜不知,此次更有意外之喜……
张瑜汇合所部,当即起程前往新野县,而庞万春也是按照约定,回去整军,在新野汇合。
而对于福金帝姬和安平郡主,张瑜将此二人安置于马车之中一同带上。有此二人在身边,势必安全不少。
不日间,张瑜所部抵达新野,此次张瑜以令牌叫开城门,同时令所部控制各门和紧要之地。原本城中的少许官兵和衙役怎敢违抗张瑜之意,纷纷听候张瑜之令。
经襄阳一事,张瑜已无任何收敛,太多的顾忌反而使自己变得软弱,深深体会道曹操当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之语,凡成就霸业者,皆须如此。
当晚,福金帝姬和郡主,求张瑜能让自己遥祭舅父在天之灵,张瑜也未为难,当即同意,况且国舅为救赵福金,刺吕师囊未遂,也算上帮了自己一把,张瑜也和帝姬和郡主一起,焚香烧纸向南遥祭国舅。此事不提。
再说五日之后,新野城外出现一路人马,人数不下五千。张瑜看清为首几人正是王寅、庞万春四人。几人如约而至,还居然能聚集如此多人,倒是出乎张瑜意料。
张瑜当即出城相迎,而王寅四人带头跪拜,承认张瑜统领之位,而张瑜急忙扶起几人,领军入城。
当晚,新野城中大摆筵席,除唐云安排人手警戒之外,众军皆参加,张瑜将新野城全部酒水买来发放全军,对王寅所部新军也一视同仁,只是福金帝姬和安平郡主守孝有意避开。而张瑜同庞万春、王寅等人齐聚畅谈,场面十分热烈,新野城中也似过年般热闹非凡。
如此大军休整两日后,启程西行,如此部队接近万人,浩浩荡荡直奔武关而去。
不久,宋钦宗得知自己和郓王赵楷定下擒拿张瑜的计策失败,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地将帝姬和郡主搭了进去,此时大敌当前,且张瑜也猛虎归山,宋钦宗只能下旨将此事推在赵楷副将吕师囊身上:说其假传圣旨,死有余辜,同时张瑜官复原职,加爵一级,同时要求张瑜将帝姬和郡主送回京师。
4月,张瑜帅大军经潼关终于返回长安,入城后,张瑜马上召集庞飞、刘晋、秦风等要员召开军议,同时下达战前总动员,除隋坚所部三万驻守河西,郭彧、韩召所部两万驻守蜀中,秦风所部原地待命外,其他各部将军即刻统领所部集结于长安,统一号令。
张瑜知道,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金军将再次南下,而北宋因此将灭亡,如此生死攸关之时,自己将是这段历史中重要的变数。
就在刘晋、庞飞、秦风、宋武、汉威、韩世忠、王德、曹宏等人齐聚军医大厅之时,张瑜首先说道:“此次军议事关重大,诸位务必认真对待。先请庞飞将此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