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二次伐宋(1 / 2)

加入书签

吴敏道:“我等借揣摩钦宗不愿为战的心理方有今日之地位,而朝中权臣视你我却为眼中钉,肉中刺,虽然成功拔掉了李纲那些人,但此时汴梁城也丧失了退敌的能力,城池早晚必破。”

唐恪焦急道:“那该如何是好?”

吴敏道:“唐恪,你立即知会你禁军堂兄唐琦,让其务必掌控住其手中的五千兵马。一旦有变,登基护送我等出城。另外,耿南仲,你皇宫卫戍长一职也十分重要,掌握圣上及皇子赵湛的动向,万一金军入城,护主逃离危难乃你我立旷世奇功之时。”

唐恪道:“谨听吴兄之言,我这就去准备。”

耿南仲起身说道:“吴兄之言甚善,有了这道护身符尽可无忧。”

看着二人离去,吴敏不免独自感伤:局势为难,前景难见光明……

公元1126年9月5日金国再次起兵伐宋,西路军完颜宗翰于和第一次攻宋一样从大同出发,火速挺进,第二天破宋张灏军于文水(今在山西),9月21日克太原。风头强劲。而东路军完颜宗望9月8日从保州出发,当天破宋兵于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中山(今河北定州)。9月15日,攻下新乐(今在河北)。9月26日,破宋大将种师中于井陉,取天威军(今河北井陉县),克真定(今河北正定)。康王赵构、宗泽所部被击溃,逃往郓城、济州方向。

金军出兵短短一月便深入宋朝腹地,直至黄河北岸……

此时洛阳将军府大殿之上,张瑜正与庞飞及秦风等将军紧急商议之中。

其实对于金军南下进展迅速张瑜早有预计,但如此迅速,不到三十天,锋芒尽指黄河南岸,倒是令张瑜有些惊讶。此时虽然完成了军事部署:王寅、庞万春的水军五百余艘蒙冲斗舰已尽抵洛阳黄河南岸;固守黄河渡口;同时在陆上,宋武领兵一万守潼关,汉威领兵一万守孟津白马一线,韩世忠领兵一万守古虎牢关,王德领军一万守汜水关,而秦风中军四万尽数布置与洛水一线,于中策应。

虽然张瑜对庞飞制定的防御计划颇为满意,但防御毕竟是被动的,金军如何攻击,战役的走势如何,正是张瑜所担忧的。

就在议论纷纷之时,大殿之外一人禀报:“张将军,我奉刘大人之命,运此等至此,这是物品清单。”

张瑜见一副将模样之人递上清单,当即示意庞飞接过送上,打开观瞧:连弩五千张,弩床五百张,箭矢五十万支,兵戈盾牌……正是此时紧要之物。对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制作出如此多的连弩,张瑜十分满意。

自入洛阳以来,张瑜把重点一直放在军务上,对于政务一直也是任命庞飞代为打理,而庞飞以兵家、纵横家见长,儒家治国之道略逊一筹,而庞飞当晚向张瑜汇报政务之时,庞飞将此二人一同带上。

其实此二人张瑜并不陌生,一个赵澈,一个正是褚韦。而张瑜之所以没有入城即召见此二人,一者因为确实军务紧急,无暇顾及;二者也因张瑜不想此二人和自己关系密切而特殊的优待,毕竟自己身边的兄弟都是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用命换来的职位而轻易被人情关系所取代,如此不仅冷了手下的心,而且助长了所谓皇亲国戚的骄奢之气。

而此次回报,确实庞飞推荐,张瑜在其中并未发一言,对于赵澈和褚韦能得到庞飞的认可,张瑜心中还是暗自高兴。

首先庞飞亲自汇报了洛阳城中大致情况,而紧接着就由赵澈汇报城中府库钱粮民生情况,条理清晰数据准确,一座百万的城市被赵澈视于股掌之中,的确日积月累之功力,张瑜不得不对自己这个叔父暗中佩服。

而褚韦作为洛阳城府衙总捕头,对于洛阳城中的掌控力也非一般,洛阳治安的整体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张瑜当即任命赵澈为洛阳府衙主簿,司职洛阳城户部钱粮,赋税徭役之事,而对于褚韦,也是负责统管洛阳城中治安一事,不过对于洛阳全部事务,还是由庞飞一体统制,尤其是洛阳城中物资货物的往来,受到张瑜的严格控制。

至于此时的汴梁朝堂之上,更是沸腾,求和迁都之声此起彼伏……

宋钦宗完全没有料到金军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朝中更是无大将可以御敌,加上吴敏等人建议迁都求和之说,赵恒完全丧失抵抗的意识,一心求和。凭借第一次胜利保卫京师之举,赵桓想当然地认为求和也将势必成功,继续希望此次金军也会同上次一样得点好处即班师回去。而钦宗不想,此时自己已经完全丧失同第一次汴梁保卫战的筹码:

一、禀守卫的太原在被完颜娄室的五万金军围困二百五十多天后终于失守,完颜娄室的这部分军队得黄河渡口,威胁洛阳、潼关,直逼张瑜所部。

二、第一次围城战时,只有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到达开封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蔓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第二次围城时,金军两路合攻,四面合围,陷东京于彻底孤立。

三、第一次围城以前,北宋朝廷在完颜宗望到达开封的前夕定下了战守之策。李纲被任命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