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政2(2 / 2)

加入书签

年),徐光启向耶稣会教士熊三拔学习西方水利,合译《泰西水法》6卷。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初冬,因与朝中一些大臣政见不合,徐光启告病去职来到天津。

他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实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书,为《农政全书》的编写打下了基础。

天启四年(1624年),徐光启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编撰了《农政全书》。他同毕方济一起合译了《灵言蠡勺》。

这样一位备受人尊崇的专业人士,提出来要重修水利,减少农业灾害的损失主张,自然备受人关注。

况且,自从万历皇帝晏驾之后,直到天启六年,长达六年的时间,朝廷虽然连连都有拨付银子维修水利工程,但是谁都知道,这些银子早被那些贪官污吏早不知弄到哪里去了,六年间,大明官府竟然没有修一里的水利工程。

唯一做得好一点的是贵州,那还是董宣平定贵州后,利用民间的实力做了一些事情,严格来说,并不算是官府的功劳。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