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武学真谛须自悟(1 / 2)

加入书签

“爷爷,要不我陪你打太极好了。”燕奕风打小看机灵,他发现这么多年以来,杨老爷子基本上每天都会连一套普普通通的太极拳。

“小风,你想知道爷爷为什么会每天都连这套看起来很普通的太极拳吗?”这么多年了,杨老爷子很了解燕奕风,自然也是知道他在好奇什么的。

“这其实不是一套普通的拳法?”燕奕风试探性的问道。

“不,这就是流传最广,最普通的一套太极拳。”杨老爷子抚须笑道。

“那爷爷你为什么要练,难道是为了静心,修身养性?”燕奕风有些疑惑了。

“不是,你自己好好去体悟吧!你明白其原因后,武学上必然会有不小的进步。”杨老爷子没有道破缘由,只是高深莫测的笑了笑。

“遵易理,合拳法,统周身,周身无处不太极。这就是太极拳法的真意,你可看明白了?”杨老爷子一边练拳一边教导燕奕风。

“爷爷说的话我可以理解,可是拳法真意却毫无感悟。”燕奕风摇了摇头,有些似懂非懂。

“不懂就对了,这已经触及到了拳意。”杨老爷子宽慰道。

“武学真谛在于精气神,大部分武者在使用武技的时候,武技都是死的,招式灵活却也空洞。而明白了其中的神意,便可化腐朽为神奇,以不变应万变,故而每一套武技有没有灵魂,就在于施展者有没有悟透这套武学的神意。”

“一套武学练至大成也仅仅只是招式灵活,终究还是没能脱离招式的束缚?”燕奕风有些不确定的述说着自己的理解。

“没错,拘泥于招式的人就是把招式用死了,而信手拈来的人则是以无招胜有招。”杨老爷子笑着点了点头。

“把招式学得精熟只能算是一般的高手,终有破绽。这就跟读书靠死记硬背,但是换一个题型就无从下手了的情况是一个道理。”燕奕风换了一种形式去理解。

“嗯,你很有想法,这么说的确是更容易理解一些。”杨老爷子对燕奕风的思维方式给予肯定。

“而武学大成者则是可以活学活用,学招时是活学,使招时也是活使,可一旦遇到真正的高手,再精妙熟练的招式也会被对手破的干干净净。”燕奕风继续说着自己对武学的理解。

“不要拘泥于外在的形式,而是要用心去体会天地的呼吸,武学的奥妙。招式应该是为人所用,而不是被招式所困,这样就太过死板了。”杨老爷子补充道。

“一招鲜,吃遍天,灵活应用每一招每一式也仅仅才只是初窥武道真意,出手无招方可信手拈来,任他千变万化,我以一剑破之,这才是我的剑道真意。”杨老爷子的背影在燕奕风眼中愈发的显得淡然飘渺。

“有迹可寻便会让人有隙可乘,招式无论变化与否,都会成为你的破绽。出手无招便是要你随机应变,就是要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招会怎么使,你若是没了破绽,就能让对手无处着力。”

杨老爷子仔细的为燕奕风讲述着何为武道,燕奕风也认真的听着,尽力的去理解爷爷的话语,就算是理解不了的东西也都牢牢的记在脑海中。

“忘掉心中招式的顺序,才能将你所学相互搭配,浑然天成。信手拈来却有毫无痕迹,这便是武道真意了。”杨老爷子说了很多,就好像在担心以后无法再将这些话说给燕奕风听了一般。

“都记住了吗?”杨老爷子转身看着燕奕风,神色很是慈祥。

“嗯,孙儿都记住了,让爷爷您费心了。”燕奕风似乎还沉浸在感悟中,有些木讷的道。

“道德经有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你以后若是没事就多看看道德真经,认真的去感悟其中的每一句话。”杨老爷子拍了拍燕奕风的肩道:“你就在这里练习一会八卦游龙掌,我去跟那些老伙计们一起打太极去了。”

杨老爷子走进了不远处打太极的队伍里,跟一众人一起练起了拳,偶尔还会对周围的人指点一二,纠正一下他们练拳时没有注意到的小问题。

时间到了七点半,晨练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云雾山顶也不复先前的幽静。

有人上山,自然也有人下山。

燕奕风和杨老爷子就属于那一批呼吸过清晨最清新的空气后,准备下山离开的人。

杨老爷子先是带着燕奕风去菜场买了些好菜,然后又在街道口的小商店里打上了一壶散装的廉价白酒。

杨老爷子回到家中后就一边吃着桌上碗碟中的花生米,时不时的酌上一口小酒,偶尔还会哼上一段小曲,很是惬意的等着燕奕风把饭菜准备好。

杨老爷子终究是不会做饭的,炒上几个小菜,炒一碟子花生米难不倒他,可要是让他做一桌子荤素搭配的菜就是难为他了,拿得稳剑的手终究还是握不好菜刀,掌不好勺。

燕奕风脚不沾地的忙活了大半个小时,杨老爷子也是一粒粒的吃完了大半碟子的花生米,可谓是小酒一酌满口香,可真是悠闲惬意的很。

“嗯,不错不错,小风的手艺长进了。”杨老爷子大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