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5章 都欠朕一个交代(2 / 3)
何况还是在两军交战,燕王,叛军失败的情况下,大军围困燕王府,任谁来说那都是一个危险的境地,中愈居然敢自己一个人进去劝降燕王朱棣。
他不知道,是该赞叹自己儿子,有勇有谋,还是再说,忙里莽撞。
毕竟,谁也不知道燕王府了,也会是个什么情况,看着奏折里你的描述,中愈是在,燕王困兽犹斗的时候,一个人进去的。
换作是他,恐怕根本没有这个胆子,这并不是说懦弱,只是方孝孺知道自己真的不会那样做的。
就算自己在前线,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样的事情的。
“贺喜陛下,燕王朱棣,已经投降了。这是朝廷之福,陛下之福啊!”
方孝孺,看到这里的时候,立马向建文皇帝朱允文,道喜,毕竟真的是可喜可贺呀。
三年了平叛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了。
这三年来死了多少的人。
朝廷准备了多少的钱粮,浪费了多少钱良在这上面。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特别的担心。
如今,燕王朱棣已经投降了他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这都是,中与的功劳哇。”
建文皇帝朱允文对着方孝孺说的,他看着方孝孺的眼睛,想要知道,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陛下,过誉了,中愈,只是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陛下,统帅有方,才让前线的将士们将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也不会有这一次战争的胜利。”
就算这件事,和中愈有关,中愈立了大功,方孝孺也不能承认,至少不能把这个功劳,完完全全算在他头上。
中愈的头还太软,扛不起这么大的功劳。
那顶帽子压在中愈的身上,只会让他成为朝廷的众矢之的,就算陛下不介意,也会有人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的。
平叛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锦衣卫,的事情。
是整个朝廷的事情,朝廷的所有部门都在为这件事情忙碌着。
特别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所有的部门都在忙碌着,没有一个部门,闲着,要是中愈真的赶一个人把这些功劳都拦在手里的话,恐怕他就走在了朝廷的对立面,走在了所有部门的对立面。
这是方孝孺不愿意看到的。
“哈哈,今天事情终于了结了,朕很高兴。传令前线,给众将士庆功吧!”
“这个是当然的,陛下由此仁心,前线的将士们会感激陛下的。”
方孝孺,没有主动提起,终于在前线训练新军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提起,虽然他们刚刚都在那一封奏报,看见了,但是两人似乎很有默契的将那件事情隐去了。
并不是不愿意讨论,他们也想讨论,但是在这个时候,两人似乎都保持了沉默,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情了解的不深,不能妄加猜测,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也很着急,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做出决定的,也同样,他不知道自己儿子到底在做什么,但是他知道,中愈考虑的每一件事情都比他考虑清楚,至少在这些事上,他自认,没有,中愈,考虑的周到,所以他选择了沉默,他把这件事情提起,中愈回来,终于自己解释。
因为他害怕自己,把这件事情弄得更砸了,因为他的掺和,恐怕会影响到中愈。
太多的事情会,坏在一个细节上,这是方孝孺,做官,这么多年,得到的结果。
所以,他必须谨慎又谨慎,小心又小心,当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的时候,这些事情,一定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就算是一丁点的抱怨,或者是评价都不行,所以,他必须要等,中愈回来,自己,给皇上解释。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孝孺,又聊了一些事情,之后,方孝孺就离开了。
除了皇宫的方孝孺没有说其他的话,只是吩咐轿夫,立马往家赶。
家里的轿夫都有些奇怪,往日里老爷都是慢条斯理的,慢吞吞的回家,一点都不着急,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好像很着急的样子,但是自家老爷,脸上的欢喜,他们是看得见的,那是当初,少爷,封官封爵的时候,自家老爷才有那种笑容。
他们不禁有些好奇,但是却没有开口问,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有些事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没必要知道,知道了,可能会引祸上身。
自家少爷在锦衣卫里面做事,他们,知晓这些规矩的,所以并不会轻易去犯这些错误,给自家公子和老爷添麻烦。
建文皇帝朱允文,当然没有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所以也着急了,那些留守在寝室里的,朝廷六部的官员,让他们给前线的将士们,犒赏。
在以往的情况下,犒赏三军,都是,在战争完完全全结束后,坐的,但是现在建文皇帝朱允文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虽然还有一部分在外地逃窜,军队,但是,既主力已经澄清,那就没有太多担心的事情了,所以立马下令,让更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