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耳目一新(2 / 3)
疏勒,途经龟兹时,锦囊妙计我们两个早就定下了。”
人们纷纷问是什么妙计,但高峻就不细说,只是对她们道,“其实龟兹早就能打下来,但我等着是时机。乙毗咄陆部一归顺,大势更在我们这边,也许用不到大年初一,龟兹可下。”
柳玉如叹了口气道,“唉!就是不知丽容此时如何了,我倒希望苏姐姐和丽蓝真去了西州,顺便看看她的境况。”
“我们喝酒!”高峻自已先灌了一大杯。
……
在黔州刺史府大门外,出来迎接苏殷和丽蓝的,只有刺史高审行。
当这两位儿媳在冷冷清清的接风家宴上问到母亲青若英时,高审行脸色微微一变,用意掩饰着道,“哦,她们呀,去云游了!”
苏殷听得出,高审行用的是“她们”,“云游”,就是说,连刘青萍这个年纪还小过她们的侧室夫人也出门去了。
而云游二字,更有着不甚明确的目的地和行期,但临近年尾,若非有个闰月的话,此时已是贞观二十三年了,二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哪里云游了呢?
但高审行不说,为了不再给她们再问的机会,他马上问道了长安的事,高峻升任尚书令,刺史大人当着两位儿媳表示出了高兴。
他对她们说,回永宁坊之后,一定要多多劝诫高峻,长安比不得西州,行事不能莽撞、说话不能不加思量、老臣的话不能不权衡、与大臣的交往也不能不慎重。
两个人唯唯喏喏,看得出刺史大人不想说两位夫人的事,苏殷和丽蓝的心中就更是不住地猜测。
苏殷认为回长安之后,总得将婆婆的确切去向与峻和柳玉如说,于是试着再说道,“府中只有大人一个人,又忙在公务上,起居没个人照应总是……”
高审行打断她道,“哦,这个好说,本官已给西州去了信,让崔颖在年前赶回黔州来,想来她也该收到本官的信了!”
随后又喝了几杯,高审行借故说还有点公务要处置,起身欲走,但苏殷的拧劲儿忽然冒出来,问道,
“大人,母亲也不在府中,我们明天便回长安,但母亲的去向我与丽蓝姐须得知道,不然回长安怎么与峻说?”
丽蓝初次见到高审行被逼问到面色发红,也纳闷苏殷的大胆。
高审行无奈,恨恨地回道,“本官将她们一块儿休掉了!”
“休掉了?!什么理由?”连丽蓝的眼睛都瞪了起来。
“青若英不告而别,一去十数年,乍然出现在兴禄坊高府中,引起你们祖父阁老病发,这还不够休她么?!刘青萍……婚后久而无子,正在七出之列!你们不必多问了。”
高峻曾经不止一次在府中说过,执掌中枢之后,就没有机会跑到黔州来看望母亲,不知他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但苏殷感觉,让青若英离开的原因绝对不止这个,难道刺史大人就不考虑她还有个做着尚书令的儿子?
但高审行说过之后,已经绝然地起身出去了。
这个突闻的消息,让两个人六神无主,饭也吃不下了,苏殷喃喃道,“我真的是不祥之人,怎么偏偏是我将这个消息带回去呢!”
丽蓝道,“当然还有我呢,不然我们怎么会到黔州来呢。妹妹,要不我们连夜回长安吧。”
苏殷说,“回去也得把事情搞清楚,不能模楞两可。这件事一边涉及着黔州大人,一边又是母亲,中间夹着峻,我们有哪句话说差了,峻在火气上,你想想,我们府中会出什么大事!”
丽蓝害怕了,“你说怎么办?我们到哪去找这两个人?”
“怎么也得先找个丫环问问。”
于是,就在刺史府的后宅,她们找来了几个丫环、仆妇,问两位刺史夫人的事。她们人人都认得苏殷是尚书令的八夫人,不敢有半分的隐瞒。
苏殷和丽蓝从她们的支言片语中,也就把事情猜得差不多了。
事情的转折点,就是在高峻荣任尚书令的消息传到黔州之后。
高审行认为相比而言,自己这段日子的官路就太差劲了,儿子是宰相,而老子只是个中州刺史,将来万一见了面,怎么说?
他认为自己在黔州的政绩已然是不错,尤其是到黔州的初期,可说得上是蒸蒸日上。他感觉自己真正让人遗忘、并束之高阁,正是从崔颖远离黔州之后、青若英重现之时。
抗旱是他酝酿了许久的大手笔,搞得也算轰轰烈烈,但连这个也没有给自己带来进步,反而还差一点因为丁忧丢了刺史之职。
到明年,黔州三年的刺史任期就要满了。
按着大唐的吏制,刺史三年一考功,县令四年一考功,而按着目前不温不火的局面,他能混个留任就不错了。
再想想崔颖在时,自己的仕途那是个什么成色!可以说是一年一步。
得知高峻升职的这一日,他就是这么闷闷不乐走回内室来的。刺史低着头一边想心事一边走进后宅,脚底下也没什么动静。
他听到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