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苦大仇深(2 / 3)
意义,先皇倒是说过欲立李恪为太子的事,这件事还是赵国公私下里同李治提过一句,李治才知道的。
李治对吴王的戒心即便在他做着太子时,也没多强烈。
在这一点上他的清醒程度远远超过了赵国公,因为先皇对母亲长孙氏的感情,李治感受最深。
但李治问,“皇兄,李愔可是在襄州呢!”
李愔是李恪的同母兄弟,皇帝这样安排李恪,便躲不过李愔,而且对李愔的任地不能太差吧?不然哥哥抢了兄弟的好地盘,李恪岂会尽意?
皇帝说,“你在岳州或江州两地给他琢磨一下子,看看让李愔到哪里泡一泡合适!”
李晋不觉笑了,皇帝道,“福王府典签——崔简,你也给他动一动,看是不是让他去洪州作个司马什么的……记住,崔简的夫人郑曼也安排个职事。”
李治知道,从初二开始自己也就不能再闲着了,他得立刻到吏部去准备。
用谁不用谁,谁去哪里都是皇帝的主意。但这些事须要吏部提出,再经门下、中书的宰相们共同议定,然后拟定赦旨颁布。
但皇帝却将这样的大事先跑来与自己透露,还将他的意思说成是“你给他动一动,”自己岂能不当个事办?
皇兄专门跑过来说郑曼的事,那便一定有他的用意。
晋王虽然不甚明白,但他猜到,这一定是上次李元婴的奏章,惹得皇帝不爽了,这是要给福王来个釜底抽薪。
看看下一回谁还敢拿着鞋满院子追打福王——谁敢打福王,谁便升官——即便她是个女子!
福王你不是喜欢吃这套么?那便让你天天挨女人打!
晋王郑重其事,将郑曼的事也记下来。
郑曼不必吏部来委派,但是看皇兄的意思,吏部得往洪州通个气,比如安排郑曼做个织绵坊令什么的小职位。
这么一件小事,堂堂的吏部尚书、晋王殿下也要管!
皇兄的谈话都是新一年的官员调动,罗罗嗦嗦说了好多,李治一一记下,然后皇帝起身告辞。
初四恢复朝会,晋王还有一天的功夫。
谢金莲离开晋王府时,随从们身上大包小包的,晋王妃和她的那些姐妹们人人都有礼物给贵妃。
而二人到了大街上,谢贵妃对武媚娘的印象,比以前又好了不少。
皇帝无可奈何地看着谢金莲,为她的小家子气脸红。
好像自己大过年的、带着大明宫里最贪婪的妃子去晋王府,就是看上了人家的好东西似的。
在丹凤门外,皇帝说,“回宫!”
谢贵妃紧张地问,“陛陛下,我们不是还要去高府?你出来时说过的!”
皇帝道,“看看你!朕总共带了四名卫士,都给你扛了东西。朕是让他们回大明宫将东西放下!”
但两人再一次出来时,护卫们便一个也没跟出来。
谢贵妃的装束也变了,她不再是贵妃,而是一位普通坊间的民妇。皇帝身上的华贵袍子也不见了,头上戴了毡帽,乌刀上挑了只搭裢。
谢金莲无计可施,她再敢收人东西的话,只有陛下的搭裢可用了。
……
兴禄坊。高府。
大门外看门的家丁们,刚要喝斥凑上来的一对夫妇,忽然看到了男子肩上挑着搭裢的乌刀,吓得他连忙将快要脱口而出的话咽下来,快往里请!
在皇帝还是高府公子的日子里,上上下下谁不认得这柄乌刀!
他们来得很不巧,因为府中男子们都不在。
酺日里正该是大臣们名正言顺相互走动的时候,高府如日中天,人人都有应酬也不稀奇。
即便是在高府内,长安的官宦夫人们来访的也有不少,兄弟六个哪个人的院子里都欢声笑语。
老大高履行的夫人东阳公主迎出来,先问新城公主好不好。文德皇后故世之后,东阳公主待这位小妹妹强过了女儿,处处呵护着。
这就没法儿久留了,男主们一个都不在。
再说皇帝与东阳公主见面总有些尴尬,以前伯母、伯母地叫习惯了,谁知却是个大姐。
皇帝专门问到延州刺史高审行的去向,他就是来见高审行的。
刘青萍面无表情地回禀说,延州刺史与高阳公主去了永宁坊,说是去商量什么大事了。
在一瞬间里,金徽皇帝满脑袋瓜子都是对高刺史、和他的另一位妹子的担心,又不能安慰刘青萍两句,赶紧告辞!和谢金莲两人再一出溜儿拐去长孙府,看看舅父赵国公是如何过节的。
……
赵国公府。
长孙无忌,御史大夫褚遂良,黄门侍郎韩瑗,秘书监长孙冲、尚书奉御长孙诠,这些人正在密室里私议,人人脸上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赵国公对长子带回来的、休祥坊刚刚发生的、郭孝恪同高阳公主府驸马——房遗爱的纠纷无感,说书人说的什么瞎话,其实也没什么紧要。
紧要的是,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