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2 / 3)

加入书签

受了任命,重归朝堂。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重回朝堂居然是在这种情势之下,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自然是干劲十足,更何况,听说还有明中信那小子在军中辅佐自己,就更没问题了!

至于他自身的病痛,有明中信这个神医在,自然是毫不担心!更何况,自己的病早已经被明中信治得好了九成,剩下一成不过是年老体衰造成的,有明中信在,调理一番,适应这颠簸之旅自然没问题!

更可以护卫明中信周全,自然是乐见其成!只因为,他也知晓,明中信那暗中的敌对江湖势力,之前息与老李头还在想找机会维护于他,一直觉得没有头绪,此番在军中,自然是由自己说了算,这小子也就跑不掉了!一举两得!漂亮!

一个朝廷的行动是迅速的!更何况此事事关江山社稷,朝廷的运作自然是神速,三日之间,军力、将领、后勤等一应事务尽数准备齐全!就等上路!

相应的,这几日明中信日夜不停地召集所有明家集团的人员势力进行安排,进行了妥善安置。

一个黄道吉日,一队人马悄然出了京师,直奔南疆。

弘治率领文武百官立于城头,望着远去的人马,目光之中充满了期盼与一种莫名的忧伤。

而奇怪的是,一应众人居然皆是便服,无一人身穿朝服。

“牟卿,那暗中的江湖势力可查探清楚?”突然,弘治问道。

“陛下,一无所获!”牟斌上前一步,拱手回道。

弘治眉头微皱,瞅了一眼牟斌,牟斌身体一个激灵,变得更加恭敬,却不敢言语。

“去查查,消息是否走漏!务必保证封锁此消息,不得让京师动荡!”弘治话峰一转,吩咐道。

“诺!禁军是分批悄悄出京的,而且皆进行了化妆,无人注意!”

“那也不得掉以轻心!”弘治沉声道。

“诺!”牟斌战战兢兢应了一声。

“对了,明中信带了何人入军中?”弘治沉吟片刻,轻声问道。

“只带了一应学员!”

“真的?”弘治眼睛一缩。

“臣不敢歁君!”牟斌一个激灵,连忙躬身道。

弘治缓缓点点头,若有所思。

“刘卿,你说,此番安排是否有些失当?”突然,弘治停止沉思,转而冲旁边的刘健道。

刘健心中瞬间了然,安慰道,“陛下也是为的京师的安定,祸水东引之计确实妙!”

“但是,这可是援军啊!如果真的在军中出事,南疆叛乱之事要如何应对?”弘治沉声问道。

“相信那些江湖中的家伙定然不敢在军中捣乱,所能运用的手段无非是暗杀而已,有刘大人在,定然不至于军中生乱!”刘健自然地回道。

“嗯!”弘治默默点头,不再言语。

李东阳却是在旁暗暗生着闷气,这些事情内中情事他自然是一清二楚,然而,他却也无法帮得上忙,只能眼睁睁看着明中信被安置于南下军中,虽然有些手段安置,但也不保险啊!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自然,旁边的谢迁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听在耳中,却是暗暗偷笑,虽然明中信的官职待遇他无法尽数阻拦,但他也知晓了明中信的处境不妙,再有陛下与刘健的对话,他心中得意,此番明中信内忧外患齐聚,到时,能否回京还无法确定,自然更无法阻挠自己对明家进行打压,绝不能给明家以喘息之机!

不提众人的各怀心思,单说这一支军队,晓行夜宿,日夜兼程,赶往南疆。

“报!”这一日,大军正在休憩,突然,军帐之外突然传来探报。

“进!”刘大夏坐于中军大帐,沉声道。

自然有探子将战报投入中军大帐。

“刘大人,战况如何?”旁边一位青年人问道。正是那王守仁。

“唉,真是作孽啊!”刘大夏摇头叹息,将手中战报递给王守仁,“王佥都御史,你且看!”

大明都察院置,分左、右,正四品,位次于正三品之左、右副都御史。大明将前代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都察院级别与六部相同。主要负责官员为左右都御史二人;左右副都御史二人,左右佥都御史四人。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及六部尚书均为二品。下设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每布政司置一道,以其名名之。数量随布政司的增减而增减,最后确定为十三道。各处理本布政司及代管在京各衙门行政监察事务。监察御史,正七品,每道七至十一人,编制一百一十人,时有增减,或缺员。左右都御使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使,正四品。

王守仁此番被任命为了佥都御史,正四品。随同刘大夏一同南下平乱。

王守仁接过战报,低头观看,不自觉念了出声,“宁王朱宸濠,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又以其部将守南昌,自率舟师蔽江东下,已经略九江、破南康,不日就会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