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化龙(17)(2 / 3)
道鲁妙子其人天文地理机关建筑无一不通,若是你们足够机敏的话,说不定还能从他那儿学到部分,想来会让你们受用无穷。”
寇仲显然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心下受用,便忘记了林宁的“丰功伟绩”,看着她冷眼的面容嬉皮笑脸地开口:“玉致小姐这么为我着想啊。”
林宁“哦”了一声:“看在你们差点成为我继侄儿的份上。”
寇仲:“…………”
徐子陵:“…………”
神他么侄儿。
寇仲一下子就蔫吧了,灰溜溜地和徐子陵离开了九江郡,想着怎么潜入到飞马牧场去。
跋锋寒这次就没有和他们俩一起去,他留下来和林宁比试了一场。跋锋寒不愧是被认为是塞外除毕玄外最受瞩目的武学天才,就连自诩塞外第二高手的曲傲天资都没有他高,只是他一心念念不忘要和“武尊”毕玄一战,这在很大程度激励了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他。
林宁在打败他后,多看了眼他那柄名为“斩玄”的剑。
却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倒是问了跋锋寒所属的部落。
跋锋寒不明所以:“你怎么这么问?难道宋小姐已在展望和突厥之争?”
林宁没说话,听他往下讲。
跋锋寒不紧不慢道:“中土大乱时,更为民不聊生的北方因为种种原因,不少军民逃过长城,逃入东突厥去,即使得始毕可汗实力大增,也令他清楚把握贵国的形势。”
他说到这儿顿了顿,“宋小姐可曾听说过赵德言?”
林宁不语。
跋锋寒没怎么在意,继续说道:“此人无论武功智计,均高绝一时,其武技心法更是自辟蹊径,毕玄曾见之心动和他比武,到最后使出压箱底的化阳大法,才把他击败,由此可见他的厉害,也因此赵德言更得信于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年前病死后,传位于处罗可汗。奇怪的是处罗可汗忽然无疾而终,由颉利可汗替上。”
林宁若有所思:“处罗可汗的死和赵德言有关?”
跋锋寒点了点头:“我想是的,因为赵德言和处罗可汗势如水火,可颉利可汗却比始毕可汗更宠信赵德言。而对颉利可汗来说,中土愈乱愈好,最好是四分五裂,攻战不休,那他便有机可乘。
赵德言的定计是,凡有人来求援,都一律支持,尽量不令任何一方坐大。所以既支待刘武周、梁师都攻李阀,又支持李阀叛隋攻打关中。自己则不断寇边抢掠,以战养战,守候时机。”
林宁这时候方道:“若我料未错的话,赵德言是魔门中人。”
跋锋寒点了点头:“这一点我亦是来中土后慢慢琢磨出来的,尤其是在岭南知晓阴癸派的所作所为后。那阴癸派选择从中土内部入手,而赵德言这个汉人也好似对人世充满了仇恨,总要弄得天下大乱才称心,不同的是他选择了从突厥入手。这些即使我不细说,宋小姐也已对突厥形势有所了解,中土和突厥交战是不可避免的。”
林宁莞尔:“其实你不必对我说那么多,我并没有要‘感化’你的意思,毕竟你若是在意突厥和中土的纷争,大可凭借着自己的武功智谋,在突厥求取高官厚禄易如反掌。我问你是哪个部落的,只是想我们宋阀的海盐若是能运送到突厥去,会优先和你们部落交易。”
跋锋寒一愣:“我还真没料想到你会这么说,也没料想到在这种形势下,你想到的非是如何对抗突厥,而是想和突厥在贸易上友好往来。”
林宁不管心中是怎么想的,面上却平和道:“纷乱和百姓无关,无论是我朝的还是你突厥的。”
跋锋寒不禁长叹一声:“我有点明白我为何愿意和你说那么多了,自我踏入中土来,其他割据者更多在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上,即使有关怀百姓者,那也少之又少,其中还有是想着等战乱过去后,再想着如何与百姓休养生息,唯独宋小姐所治下的地域,已在生体力行地关怀民生。”
林宁笑了笑:“我就当是夸奖收下了。”
跋锋寒跟着长笑一声,尔后看着林宁手中的剑道:“只我个人还觉得可惜,以你的武学天资,若是心无旁骛在武道上会走得更远。”
林宁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当然她修仙都修过了嘛:“个人选择罢了。”
跋锋寒油然生出几分敬佩之情,又作为一个突厥人,和林宁说了突厥的现状,有不少细节是作为中土人无法探知的。
林宁的良心都有点痛了。
于是她说随时欢迎跋锋寒再来和她切磋,跋锋寒欣然应是。
不久后就出了九江郡,再去游历以增加见闻,于武道上提升自己了。
围观的宋智默默道:“可惜他是个胡人。”
跋锋寒武学天赋毋庸置疑,人也生的高挺英伟,且见识高远,更重要的是此人权欲心寥寥,只专注于追求武道,想来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一代武学宗师。若他是汉人,那宋智简直要高呼他就是最合适的侄女婿人选,往后他侄女掌权,这侄女婿像他大哥宋缺那样成为定海神针,简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