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探春远嫁(1)(3 / 4)

加入书签

事实上,林宁将诃陵国原国王,也就是她名义上的夫君赶下王位,自己取而代之时,就派中官出使大梁,以代为昭告王位更迭。

不过海商的消息大概会更快传到大梁。

确实是海商的消息更快传过去,只是这事儿听起来很有几分天方夜谭,听者多是不以为意,直到诃陵国这边派出的中官抵达了京城。

如今的大梁坐在皇位的乃是新皇徒昞,说是新皇其实他也有登基数年了,到底距离贾元春得封贤德妃已是六年前的事儿。只是太上皇犹在,而太上皇即使退位也抓在权柄不放,以致于头几年,新皇还施展不开,如今情况已大有好转,这点从甄家覆灭,到靠着太上皇平步青云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就可以看出。

如今四大家族不说他家,就说贾家。

贾探春代为和亲,其实也没有怎么挽救贾家。

而贾家即使不牵涉进入新皇和太上皇的争权漩涡中,它本身就没好到哪里去,不思进取,滥用权柄,放高利贷,扒灰,窝藏甄家财物等等,整个就是乌烟瘴气的。在探春远嫁后没多久,就被抄家,斩的斩,流放的流放,死的死,已是树倒猢狲散了。

渐渐也被皇天贵胄忘却了。

直到现在,诃陵国使者前来觐见,带来了诃陵国国王的国书。

当今天子徒昞:“??!”

徒昞很有几分懵逼,说好的和亲郡主,怎么摇身一变就成了国王?还不是垂帘听政的那种。还有这才区区两年吧,就从个孤苦无依的光杆郡主,成为了一个异国的当权者,这让为了皇位苦苦挣扎了十数年的他情何以堪?

还有他已经连她的娘家抄了,这事儿又要怎么说?

不管徒昞想不到,其余谁谁谁又能想到啊。

如果非要再点名说个谁谁谁的代表,那就南安郡王和南安太妃好了。

因为那场败仗,南安郡王兵权被削,没有再像从前那样镇守边疆,而是入了京城,即使不是闲散王爷那也差不多了,已没了往日的风光。

好在爵位犹在。

还有他家被探春代替的姑娘,已嫁给了老姓权贵家,自不用颠沛流离,日子照样过得锦衣玉食,还是那个金枝玉叶。

如今南安郡王去上大朝,就得知了这么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南安郡王:“!!”

当然了,大朝上没谁提起当年那出李代桃僵的戏码,文武百官对自国嫁过去的郡主,成为了女王掌管一个国家的事儿都来不及争论不休的。再说他们也不能自打脸,说那不是皇家郡主,是个冒牌货,他们就只会说那是皇家亲封的郡主,那就是皇家人!

那就更要友好往来了。

更好是郡主自称臣,叫诃陵国成为大梁朝的属国。

这个“更好一说”怎么异想天开先不说,单就是叫如今的诃陵国国王担下她是大梁亲封的郡主一说,倒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既然人家现在飞黄腾达了,那先前有得“疙瘩”是不是要抚平呀?

比如说被抄了的贾家。

再比如立场不知不觉就尴尬的南安郡王府。

前者,徒昞沉吟后发了特赦,赦免了被流放的贾政,和贾探春相关的人等亦如是。

后者,徒昞没拿到朝会上明说,可南安郡王自己已意会了。

他冷汗淋淋的回了郡王府,去见了南安太妃。

当初这主意就是因为南安太妃心疼自家姑娘,眼下她听了这事儿,脸色变了变,很快却是稳住了:“这倒是她的大造化了,不过当初若没我慧眼识珠,送了她那么一场大富贵,她哪能有今日?”

南安太妃越说越是理直气壮,“就贾家当初的架势,她即是在贾家未倒前定亲,可依着她庶出的身份,又能寻到什么像样的夫家?再说了,贾家倒了,他们家嫁出去的姑娘又能得什么好。”

又举例道:“你倒是不知,就是他们长房的,不还是被当时还袭爵的贾赦许给个中山狼,没多久就给磋磨死了,就这还是贾府未倒呢。”

“所以叫我说,她如今狐媚惑主,成为了那武则天第二,掌了权柄,也多亏得我这个贵人相助。难不成她还能恩将仇报?”

南安太妃说得这么理所当然,都叫南安郡王生出了一种错觉,觉得他不过是白生忐忑了。

只是这事儿能这样吗?

可惜能像南安太妃这么想的,只是少数。

说到底谁让如今林宁身在高位,无论她做什么,错得都是别人。就如同当时南安太妃选了没有什么权势的贾探春一般,不过是弱肉强食,只是像她这样由弱翻身的少。

这其实也可以说是风水轮流转,如今转到了南安郡王府。

事实上,林宁也有想到南安郡王府,不过她没想着对其怎么样,因为她知道这事儿其实都不用她自己做什么,自有谁去做。何况当初由探春远嫁,始作俑者也不能算是南安太妃,得追究到交战的大梁和诃陵国,又或者说是可能促成贾探春命运的警幻仙子。

可没谁去找当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