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当北京遇上柏林 九(3 / 4)

加入书签

属民,在外人看来,只能引起旁人对这个领主更多的蔑视吗?”

“亨利,这里是东方,是一个没有西方文明的国家,这是他们的传统,按照我们外交政策,我们不应该去干涉,这种事目前属于清国的内政。”

“这真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外交政策,这一点都不符合我们信仰的基督教精神,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应该把文明带到这里.....”

“是的,亨利,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柏林希望先帮助清国获得物质上的文明,柏林认为一个富足的清国总比贫穷的清国,更容易接受西方的现代文明,所以这才是你这次拜访的重要目的。”巴兰德公使尽力的解释道。

带着无尽的遗憾,海因里希穿过了天津城,来到到运河边,准备换成清国准备的船只,沿京杭大运河前行至北京城。

为了让德国使团尽快进京,两位总理事务衙门的官员临时决定征用百姓拉纤。海因里希看着这两位官员对着自己随从一阵吆喝之后,不一会一位穿着盔甲的官员带着一小队士兵急匆匆的赶来。

熟悉清国官制的巴兰德公使为海因里希介绍道,“这两位官员召见的这位将军,他是清国负责粮食运输部门的一位将军,按照清国的官衔应该称为总兵。”

巴兰德公使所说的这位总兵,是直隶河道水利总督下面的天津总兵雷鸣,也就是常说的漕运总兵。

在海因里希眼中,这位将军对两位来自总理事务衙门的官员很是做了一番繁琐的见面礼,而后站在两位官员的面前毕恭毕敬的接受训斥。

巴兰德公使看了一眼一脸惊色的海因里希,解释道,“在清国,文职官员要比将军们的地位高,那怕一个再小的文职官员都可以训斥一位阶级比自己高的将军。另外,清国还有一句俗话,叫做北京的官员出去,自动升三级。”

“将军们如此被羞辱,难道还有一个军人的尊严吗?没有尊严的军人怎么打仗?!”海因里希一边摇着头,一边低声的抱怨道,“军人视荣誉为生命,要着这件事发生在德国,我想德国军人要向这个官员的脸上扔白手套的,只有杀死他,或者被杀,才能捍卫这份军人的荣誉。”

“上帝呀,清国的军人简直太不可思议......”

接下来,这位天津总兵的表演继续震动着海因里希几乎已经麻木的神经。雷总兵召集拉纤人手的办法很简单,他将自己的士兵派出去,开始扫荡运河两岸的天津的村庄,很快的把百姓们从他们的村庄里赶了出来。

在海因里希后世的回忆录中,是如此描述这段场景的,“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这群人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们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士兵们的询问,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行会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可这位雷将军面对这些恳求却丝毫不为所动,仅仅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否则他们将会被杀头。”

“这是一幕在欧洲无法想象的场景,这位雷将军的专断反映了,清国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仅仅是一位将军,就能迫使一群诚实而勤劳、或者事业有成的民众抛家离子,去从事对自己有害无益的劳役,这是清国不公正和暴虐行为的体现。”

“这些可怜人拉一天的纤,大约只有五十芬尼的工资,而且清国的雷将军不但不提供食物和安排住宿,而且还不给他们回家的路费。这样的劳役无论在那里,都会被认为是残忍的奴役,所以许多清国人并不想要这份工资,他们在这一路上不断逃亡。”

“在残忍的杀死逃亡者的同时,为了找到替代者,这位雷将军派手下的士兵去附近的村庄,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从床上拉起来加入纤夫的队伍。士兵们不停的鞭打这些,明显的缺衣少食,瘦弱不堪的纤夫,以催促他们加快拉纤的速度,看着这些士兵手中的长鞭毫不犹豫的抽向这些可怜的人身子,在我的眼中,这群可怜人仿佛就是一队的马匹。”

“更糟糕的事,在沿着清国这条著名的运河前进时,我在河道里漂浮的垃圾里,随时都有可能看到一只只苍白的小手,它们来自于弃婴。上帝呀,弃婴在基督教国家中是不可饶恕的大罪,但是这里却视为平常。”

“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身上系着葫芦,就这么漂流在过往的船只当中。人们对此熟视无睹,仿佛那只是一条狗的尸体。而事实上如果真的是一条狗的话,也许更能吸引船上这些清国人的注意。”

“清国的官员在全力的贯彻皇帝旨意,在一切迎接我们的环节中,全力展示这个东方帝国的富强,送给我们的礼物异常的丰盛,沿途接待我们的官员也是毕恭毕敬,但是,我想这个帝国皇帝的旨意,毕竟没有被每一位普通清国百姓们所领会。”

“我们沿途所见的城镇和贫穷的普通人,已经被毫无尊严的奴役,这些细节暴露了这个外表繁荣富庶,处于盛世中的大国,令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一面,贫穷。”

“在离开通州5个小时之后,当我们走过一段特别糟糕的马路后,豁然看到一堵高大的城墙威然挺拔在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