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当北京遇上柏林 二十五(3 / 4)
本人,而英国外相塞西尔大人又在这个时候赶赴柏林,要跟德国人重申大英帝国在东亚的利益所在,免得德国人在与大清友好了之后,忘记了大英帝国在清国的势力范围。
这两者的意外出现,反倒是出现了一个,让乔伊谋求获得菱刈金矿的机会。
为调解德法冲突而奔赴柏林,实际上,不过是塞西尔大人打的幌子。
对一个大英帝国的外交官来说,如何造势,如何以势压人,如何因势利导,如何借势取利,是区分外交官杰出与优秀的分水岭。
塞西尔外相就是一个杰出的大英外交官,敏锐的抓住德法冲突的契机,将大英帝国在东亚的利益,隐藏在调解德法冲突的表象下,迫使德国人不将足够的利益让渡给英国,那么就别想在德法冲突中取得优势。
因德法冲突,英国人顺手造势,而这个势,也掌握在塞西尔外相的手里,可以借势压法国人,也可以压德国人,至于偏向谁,就看英国从那方获得的利益更多。
谁让大英帝国是现在的世界霸主,唯一的超级强国。
这个游戏,目前只有它能玩的起。
没错,造势,借势的游戏只有大英帝国玩的起,但是这并不代表,别人就不能参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英帝国想做赢家通吃,所以在与塞西尔外相正式会面前,腓特烈皇储、俾斯麦宰相与乔伊,早早的就谋划出,德国人在这个游戏中的利益所在。
在清国问题上,德国人很知趣,主动表示,尊重英国在扬子江流域的势力范围,甚至保藏祸心的提出,扬子江以南的广东、广西和云南,德国都承认是英国势力范围。
在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内,德国不谋求建立殖民地、租界和驻军,德国海军进入扬子江流域,需要事先向英国皇家海军通报。
作为对德国知趣的回报,塞西尔外相也当场表示,清国的山东,北直隶和山西地区,甚至是东北地区,英国都同意成为德国人的势力范围。
你包藏祸心,我也顺手挖个坑,大家都是信手拈来,就看谁能保持一份清醒。
这等把德国人架到火上烤的提议,俾斯麦宰相当场婉拒。
“开什么玩笑,德国还没到四处伸手,跟列强,尤其是英国抢夺殖民地的时候。做事要讲究计划,能守的住初心。”
“德意志帝国成立不到十年,对待殖民地,对待势力范围,对待海军的经验,在英国人面前不值一提,就是在法国、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眼里,也是笑话。”
“国与国之间,就如同一场博弈,不了解别人游戏的规则,一头闯进去,就如同怀揣巨款新手去陌生人组织的赌局,最终,这个新手只会被人联手玩死。”
“清醒,是一个领航员最重要的天赋,人可以有奋斗的目标,但是绝不能让贪婪变成前进的动力,否则只会变成猎人陷阱里的猎物。”
俾斯麦宰相头脑清醒婉拒的同时,腓特烈皇储更是头脑清醒的下套,说出了小儿子乔伊,一直在他耳边说的一个新名词,“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简单的说,就是腓特烈皇储提议,德国对英国的国民待遇,适用于德国政府控制的所有地区,包括本土、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作为对等条件,英国也应如此。
塞西尔外相对腓特烈皇储的提议,皱着眉头仔细的思考了半天,既没有同意,毕竟现在德国人没什么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如此交换,似乎大英帝国吃亏了。
但也没有拒绝,毕竟自由贸易是英国政府所标榜和依赖的,如果有朝一日,这个世界被瓜分干净的时候,腓特烈皇储的这个提议,完全符合英国在自由贸易上的利益。
除了维护住清国势力范围是英国人的根本利益,维护东亚的稳定和平衡,同样也是英国的根本利益,这点塞西尔外相清楚,腓特烈皇储与俾斯麦宰相同样清楚。
所以,英国人不会同意德国帮助清国攻击日本,清国和日本,任何一方过强,都不符合大英帝国现在的利益。
稳定,才是大英帝国,这个世界游戏规则制定者的最大利益。
维持东亚的现状不变,不接受任何对大英帝国殖民权与海权的挑战。
俾斯麦宰相的回答更加干脆,德国海军绝不会攻击日本,这只是一个圈套,勒索日本人手中金矿,才是德国人真正的目的。
看着将信将疑的塞西尔外相,俾斯麦宰相自然而然搬出了李希霍芬教授,外加一连串拗口的勘探专业名词,看着成竹在胸的俾斯麦宰相,不由塞西尔外相不相信一小半。
紧接着,俾斯麦宰相将日本政府的年度收入,海关税收资料一起搬出来,再放上德国向日本索要的保证金数量,塞西尔外相很明显的就发现,日本政府承担不起德国人的勒索。
承担不起勒索,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日本政府要想不完蛋,必须要对外借款。
迪斯雷利的保守党政府,一直在鼓动日本的前任藏相大隈重信向英国借款,所以才有之前的,大隈重信希望借款5000万英镑,想要填平明治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