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真武大帝(2 / 2)
白老师倒是好奇了。
他是半道出家。虽然路子野得很。也读过许多的专业书籍。可白老师在玉器方面的造诣很可能还比不上周游。特别是在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古玉。
古董这一行不是看谁看的书多就是专家。阅历、师承、关系圈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就拿许老來说吧。他的阅历丰富。是南方考古界的泰山级人物。他所掌握的学识和资料无疑就是一座宝库。他教导出來的那十数个学生。即使最垃圾的陈锋也能成为一个珠宝行的首席鉴定师。如此可见师承的重要性。
周游说道:“不可能的。汉玉的造型很少有壁虎造型的。”
面对白老师质疑的眼神。周游详细的回道:“夏商玉器的品种较多。这一时期又发展了诸多新品种。作为工具和武器的实用性玉器已渐少。而转以祭祀、佩玩或仪仗用器为主。如礼仪用的玉斧、玉铲、玉刀、玉钺、玉戚、玉戈;礼器中的璧、琮、璜;作为头饰的笄、发箍及手饰的玉镯;生活用器皿的盘、簋等。特别是佩饰。品种极为丰富。如写实动物中的鱼虫类、禽鸟类、兽畜类。神异动物类的怪鸟、怪兽、龙以及神人鬼怪器等。”
白老师很是认真地听讲。
周游继续分析道:“像龙、熊、龟、燕、蝉等等带着吉祥含义的常见动物。在后期的玉器中甚为常见。可是像蛙、螳螂、壁虎等等昆虫就几乎很是罕见。因为它们的卖相太过差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寓意也不是很出色。所以就逐渐为历史所淘汰。恰恰好的。玉器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的夏商时期就很是微妙地处于这个交替、淘汰的关节口。两相结合。就几乎可以断定这只玉壁虎的朝代了。”
“不错。精彩。”
白老师听也出了味道。非常支持周游的看法。
而白老师也是干脆之人。既然支持就马上付诸于行动。喊來典当行的值勤员工将那只夏商玉壁虎给正名了之后。直接挂牌销售。
有了这个结果。白老师对周游的鉴定越來越佩服。也越來越期待了。
周游也沒辜负白老师的期望。他马上又断出一件死当物品。
这是一本保存得还算不错。看起來有点像手稿的古书。
“竟然不是馆阁体。”
周游呢喃了一句就开始自己的分析:“清朝的主流字体有两个。一个是以赵孟頫的字为基础的圆滑妍媚的风格。也就是馆阁体;另一个是以碑学为主的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如果小子沒猜错的话。这本书应该是中晚清。走邓石如风格路线的手抄本。”
因为书籍难以保存的缘故。周游一般都不会想得太过久远。而且一般都会在明清断代。这一次周游也沒猜错。只不过眼前的书显然要比周游想象得更为近代罢了。
白老师知道周游想表达什么意思。可他却有意见了。说:“邓石如是清代碑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有关他的记载的书籍多不胜数。但像这种用古篆字体手写下來的书籍还真不多。”
言下之意。就是不支持周游的说法。
周游笑着回道:“你看内里的字。多数是记载两湖的儒林盛况。以及相关名人的诗词事迹。而出生于寒门。曾经游食于江湖的邓石如在晚年时。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三年的幕僚。其中连张惠言、包世臣等清朝名人都曾向他学习书法。有一门流传下來倒是不足为奇。”
“竟有此事。”
白老师虽然研究过邓石如。但毕竟认识不深。沒听说过他的晚年事迹。现在听到周游这么一说。还真信了几分。
周游笑说道:“看这份手稿的篇幅。应该连其本主人也沒想到会流传至今。所以沒有标志任何的记录在里边。如果是出自名人之手。恐怕这份手稿就值钱咯。先不说其历史研究价值。就说其保存的完好程度就至少不下于百万。”
白老师点头将手稿收好。说道:“你放心吧。既然给它断了代。那我自然不能错过让其升值的机会。我会专门派人研究手稿的内容。看看能否找到蛛丝马迹。”
周游心领神会。沒有去细想。
像邓石如这样的古代名人。想要介绍的话恐怕用一天一夜也说不完。现在能便宜揭过。周游自然不会费心去说个通透。反正白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份手稿的价值。那就足够了。
“咦。元青花。”
心情大好的周游角度一转。骇然发觉角落里竟然有一只元青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