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清代第一大家(2 / 2)
。”
李老激动地说道:“如此细腻生动的铜镜还真是平生第一次所见。品相也保存得十分完美。是不可多得的精品铜镜啊。”
徐老也点评道:“这不是汉镜。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珠宝的。铭文大多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励的意思。”
成老也评价开來:“应该是隋唐铜镜。隋唐的铜镜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适用。这只隋唐铜镜的明亮程度已远远超越汉镜。而且图纹又是唐代才出现的鸟兽葡萄纹镜。十之**是隋唐铜镜了。”
李老点头道:“看其表面沒有做旧的迹象。锈蚀均匀。而且深度也够足。是真品无疑。”
说到这里。李老突然趣味地问道:“小伙子。不知道你这宝贝是家传的还是自己收购的。”
“公司的。”
阿甘想也不想就回答。
李老愣了一下。追问道:“究竟是哪间古玩店。典当行这么有气魄。拿这样的东西來鉴定打名声。”
“龙雀楼。”
阿甘的回答还是那么干脆。
原本还有收购心思的李老无奈地看了下周游。苦笑着回道:“龙雀楼不愧是龙雀楼。连龙雀也不动用。随便挑选一件出來就可以震撼住我们。小伙子。你们赢了。回去告诉你们老板好消息吧。”
李老的话无疑就是承认了海兽葡萄镜的民间国宝地位。同时也承认了龙雀楼的强大。虽然这样的对话不是很正规。但录制组也不是拿來摆着玩的。他们自然会剪切掉一些无谓的。或许有负面影响的内容。以求用最好的姿态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像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连在央视举办的寻宝大型活动里也出现过同类型的事情。甚至他们在之前的寻宝活动里也遇到过不少。所以整个录制组都沒一点惊讶。表现得有点淡然。
不过周游突然想到观众为什么未必就想看到这样的一幕。
在节目里做广告。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甚至起到负面效果也不一定。想及这里。周游当即有了决定。不让接下來的王浩、江军和大志等人犯同样的错误。
紧接着又是近二十位藏家。
虽然赝品的出现频率越來越高。但在诸位专家的合力之下。也难逃他们的火眼金睛。而周游也在逐渐熟悉活动的基础上。与诸位专家相互学习。互通有无。浑然把时间给忘却了。
“有请下一位藏家。”
当许漫略显疲惫的声音响起。周游的心神也提了起來。因为來者就是拿着岁寒三友壶的大志。
“象生紫砂壶。”
徐老看到岁寒三友壶。当即动容。
成老也说道:“是岁寒三友。看來这回合大家又得合作鉴定了。”
“请诸位专家掌眼。”
大志的姿态不高也不低。显得异常有信心。
徐老一拿起岁寒三友壶就心惊肉跳。率先问道:“这位藏友。不知道你的岁寒三友壶是从拿得到的呢。”
大志正想说话之时看到周游警戒的眼神。连忙回道:“是我一位朋友收购的。我替他拿过來的。”
徐老也沒去计较太多。认真地观摩着手里的岁寒三友壶。还时不时与身边的成老交流着什么。显得相当神秘。
李老倒是机灵。问道:“看这位藏友的气度。应该有所把握了。不知先生如何确定此宝是真品呢。”
甚少有专家反过來询问收藏者的。
不过大家都不是傻瓜。都看得出此宝的珍贵。全都屏息静气等待专家的结论。
大志很是狡猾地反问起來:“我只知道是壶瘾的杰作。其他就不得而知了。你们是专家。还是由你们给我们解惑吧。这样才合正理。”
观众席传來一阵附和声。
徐老、成老和李老登时尴尬起來。周游也只能先來个抛砖引玉:“陈鸣远号鹤峰。亦号壶瘾。一号石霞山人。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紫砂大师。大名鼎鼎的象生器就是由他首创。”
有了周游的缓冲。徐老也开始自己的评价:“陈鸣远享有清代第一大家的赞誉。一生创作出无数精美的传世佳作。他的传世佳作皆是海内外著名的博物馆和藏壶家的珍藏瑰宝。”
“清代第一大家。”
大志这才知道陈鸣远的显赫地位。也才知道之前被他随意把握的岁寒三友壶是多么贵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