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三家求购(1 / 2)

加入书签

279:三家求购

原产于欧洲的油画是从16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广东的,据文献记载,肇庆是除澳门外油画进入中国最早的一个城市,明万历年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先后进入广东,他们在当时还是两广总督府驻地的肇庆兴建教堂,并在其内悬挂起以油彩绘画的天主像和圣母像,以供当地人欣赏,清代中、后期,随着中西贸易的兴盛,广州、澳门、香港出现了大批以中国风物为題材的油画,,,外销画,外销画繁兴了百余年,并出现了一批有造诣的的本土油画家,只不过因为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那一时期的油画目前在民间已绝迹,

周游这才发觉周围已经汇集了大量的藏家,而一楼大厅只剩寥寥的几群人还在交流而已,问題最大的是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林忆珍的一句话给凝聚了过來,此时周游想推辞也不行了,

“清朝早期的肖像画,而且还是国人的手笔,”

周游看到创作年代和落款,一时间不知怎么说才好,

创作年代是雍正时期的,名字就只有简单的一个姓,根本无从推敲,若是宫廷的肖像画还好,因为那样还会多一些可供判断的印记,或者从肖像画里的人物形象筛选出最后的结果,可是眼前的肖像画看起來只是一位普通的富贵人家而已,无从判断,

门少看到这幅罕见的肖像油画,当即赞叹起來:“如果这幅油画不是伪作的话,那它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放眼整个大陆的博物馆,似乎还沒一间有收藏到一幅清朝早期的民间油画,”

民间油画不同于宫廷油画,

油画是从16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在明朝就出现在中国大陆,但因为风格的差距迟迟无法在打开中国市场,再加上古代画匠的地位卑微,所以很多东西都不得记载,成为了历史的空白,

即使到了相对稳定和繁华的清朝早期,油画也仅仅是在宫廷里稍微露个面而已,但依然是不见记载,若不是在北京发现一幅清乾隆年间的宫廷中国油画,否则大家还会以为油画的出现会更加推后呢,

“看其老化程度,沒有一点做旧的迹象,我觉得是真的,”

“我觉得假冒的几率很低,因为几乎沒人会去假冒古代民间的东西,要假的话至少也要加个宫廷御用的身份,”

“民间的东西素來就是多,现在出现一幅倒也不足为怪,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使得民间的油画很能像宫廷油画那样保存下來,最后演变到物以稀为贵的地步,”

紧接着光哥、黄义云等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大家都一致认为这幅作品是真迹,

可还真有人站出來辩驳了:“我觉得有点不靠谱,根据有两个:首先,就是清代与西方的商业贸易是在中、后期才发展起來的,那时候民间画师为了满足出口的需要,画出了不少以中国风物为題材的油画,这幅油画无论是绘画对象还是时期都有点偏差;其次,古代的画师地位很低,沒资格在画作上留下署名,可是这里却有一个标志,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大家听到这里,还真定了下來,

不得不说,这两个观点都很犀利,直入心脏,把大家辩驳得沒话回应,

不过黄义云见周游沉默不语,问道:“周先生,你有什么话就说出來吧,大家都是在交流,”

周游点了点头,说道:“我也认为是真的,”

大家都露出得意的微笑,

周游随后就补充自己的观点:“之前大家所提供的根据都很有说服力,不过我还有一些观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同:首先,由于油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逼真,所以当时的政府官员、富商贵贾都比较乐于让油画家给自己画油画肖像,传世后人,这方面有相关的记载,大家有心查阅的话可以搜查得到,是以,这里出现一位富商还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

“我似乎听说过,”

“我也看过相关的资料,但具体哪本书记载就忘记了,”

“看來这个观点是真的了,”

在一片议论声中,周游的第一个观点迅速为大家接受,即使那个提出反驳意见的专家也沒坚持,神色保持严肃,

周游见第一个论据成立,连忙接下说去:“古代的画师沒社会地位,不能在自己的杰作上留下署名,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不过对方当创作对象是地位同样不高的商贾,再加上绘画者本身或许在当时小有名气,所以可以留下一个姓,”

这个论据有点牵强,但也合情合理,

不过大家的意见就有点矛盾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持己见,一时间都沒办法有个统一的说法,

“大家请静一静,我有第三个论据,”

周游知道是时候提出最强而有力的论据,指着肖像油画说道:“你们主语注意到了沒,肖像画的背景了沒,”

大家顺着周游的指点看了下去,果然发觉一点不同,

油画的背景不是空白的,也不是时常的家居背景,而是罕见的街道背景图,

周游将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