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要价(1 / 2)

加入书签

“这太贵了,高堂大屋的!”侯三变见这饭店门堂挺高挺大,想进又有些犹豫。

“进吧!我掏钱!”刘炳坤说,二人进了饭店,找一个里边的座位坐下,服务员端來壶茶,他们二人边喝茶边聊了起來。

“怎么,老哥想通了,还是想对调啊!”刘炳坤问。

“想了想,还是调回忻县吧!北京虽好,可不是我这个穷人呆的地方啊!我只挣四十多块钱,还得养家糊口,还得雇人种忻县我家分的那几亩地,北京消费又高,吃食又贵,琢磨琢磨,还是调回去吧!,,,,:“

“咱说准了,你回去写对调报告,我回去写对调报考,马上各自交厂里!”刘炳坤叮嘱说。

“兄弟,别急嘛,对调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你说我和你对调吧!我总是觉得吃亏,我一个北京工作的和你一个山西忻县的对调,一对调户口就换了,你变成北京户口,我变成山西户口,你是否经济上给我点补偿啊!”侯三变直呆呆地望着刘炳坤。

“经济补偿,你是想要点钱吧!要多少,说出來,如果我有的话,我都给!”刘炳坤一口应了下來。

“你说我得要个加重的飞鸽或永久牌的自行车,要个蝴蝶或蜜蜂的缝纫机,要个上海牌或者海鸥牌的手表,这些行吗?”

“还行吧!”刘炳坤考虑了一下,约四五百块的东西,自己还能拿的出來,便答应下來:“我明天就回山西了,这些东西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还要搞到票,等我家把这些东西的票搞到,把货买齐了,我再回北京,咱们再开始对调行吗?”

“可以!”侯三变说。

,,,,,。

刘炳坤回山西忻县上班后,刘炳坤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便忙着四处托朋唤友找购买这些物件的购物卷,两月后,费了十分精神,才把这几种购物卷搞到手,刘炳坤的弟弟又把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买回,齐齐放到刘炳坤自住的屋中,刘炳坤接到东西买齐的信后,又请了几天假,匆匆从忻县赶回北京。

“侯哥,东西给你备齐了,你哪天写对调报告啊!”刘炳坤到汽车厂找到侯三变便问。

“东西呢?我得看看东西啊!”侯三变说。

“行,到我家看去吧!”刘炳坤便带侯三变到家中看了看屋中新买的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

侯三变一见到这东西,两只大眼便不舍得离开这三件东西,摸摸这件,擦擦那件,还把手表放在耳边听了听,这才不舍地摘下,说:“真不错,都是好东西!”

“那你回去写对调申请,交你们厂里,只要对调一办成,这些东西都归你!”

“嗯!”侯三变走出屋,來到客厅说:“你家真大啊!屋好多间,你爸是个大干部吧!”

“什么大干部啊!普通干部,早离休了!”

“离休的可都是大干部,其他书友正在看:!”侯三变说。

“也未见得,凡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都能办离休!”

“嗯,兄弟,我还有个难处,我那老婆的弟弟非让我在北京给他买个海鸥牌照相机,要什么135的,你说我这又沒钱又沒购物卷的,哪买去啊!”侯三变露出一股为难样。

“我给你想想办法吧!”刘炳坤暗说:又在管我要呢?咬牙答应吧!

135海鸥牌照相机可真不好买,跑了北京好多商店,大多沒有,几个大商店有,又要购物卷,刘炳坤托了好多人,也沒搞到购物卷,后來好不容易在友谊商店看到货柜里摆着这款相机,这里倒不要购物卷,却用人民币也不能买,要侨惠卷,侨惠卷是华侨或外国人來中国后把外币兑换的,价值一元相当于人民币一元。

家里人沒有海外关系,也不认识外国人,飞了好大劲都沒有搞到,正犯愁时,陈鲁平突然想起说:“王大力以前离婚的爱人,去澳大利亚了,曾回国去忻县几天,你问他有沒有侨惠卷!”

刘炳坤一想,也是,沒准他那就有,便打电话到厂里,问王大力有沒有。

可巧,王大力正好有赵伟红临走时给梦琼留下的几百元侨惠卷,便告诉了刘炳坤,刘炳坤便当夜坐火车回忻县,拿了侨惠卷,立刻赶回,花了一百多元买了个135海鸥牌照相机。

“相机买了,你该些写对调报告了吧!”刘炳坤拿出相机给侯三变看,侯三变看了眉眼都乐开了花,连说:“不赖,不赖,老哥我一定回厂就写对调报告,明天就交劳动科!”

“不会变了吧!”刘炳坤问。

“我变什么啊!我一直沒变,我和你对换,我是一直和你谈,其余几个忻县找我要对调的,我也沒同意啊!”

“别人也找你谈对调的事!”刘炳坤问。

“那当然了,想去忻县的少,想來北京的多,自打我想回忻县,哪月沒有一两个來谈对调的事!”

“这么多人找你谈对调,最终你怎么选我呢?”

“是看钢铁厂挣钱多,也是看你小伙子大方!”侯三变说了实话。

第二天,刘炳坤又去汽车厂找侯三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