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2 / 3)

加入书签

已,任何一位出色的作家都是一位非常高明的观察者。

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上下班、坐公交车等场合,对周围的人边观察边想象:

比如对方是否总是穿一样的衣服,是在看书还是在听音乐,做什么工作,已经成家还是单身?

在深夜11点多的电车里,劳累了一天的人会变得没有防备,这时就能窥见人的本质。

这个人是回家后连澡都不洗,就钻进冰冷的被窝,还是改换装束,像变了个人一样去夜店里的热闹场所游玩?

请尽量想象对方的人生、背景等无形的要素,不过没必要向对方确认自己猜没猜对,免得被人认为变态,总而言之,请尽可能的坚持观察、想象。

观察别人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去看对方的视线尽头,通过观察视线,能够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

7、描写强烈的情感

赋予人物以强烈的情感,也是塑造角色的一种方法。“目瞪口呆”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平时用得极其理所当然,

但当人们在现实中真的见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时,究竟会怎样的目瞪口呆,这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得一见。

当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例如愤怒、震惊、悲伤时,人会露出怎样的表情?发出怎样的声音?说出怎样的话?

例如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遭遇车祸的母亲会做何反应?有人可能会忍不住想:没事吧,有没有受伤

但在现实中的母亲反应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可能连声音都发不出来。若有机会请大家仔细观察人在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时会作何反应,然后尽力想象并试着写出来。

8、现实与真实的区别

对于小说创作来说,没必要非得描写现实,但需要足够真实,怎么理解呢?

现实与真实的区别,对于写小说格外重要,大家想想电影中的动作场景或历史剧中的武打场景就能明白。

倘若按照现实来描写打斗,全是混乱动作,并不能吸引人,但描写也不能都像漫画一样夸张华丽,在某种程度上不虚假,同时兼顾细腻,这就是真实。

角色描写也是一样的,没必要塑造完全符合现实的人物,但必须写得真实,不然会遭到读者的冷遇。

有人爱写极其贴近现实的人物,也有人爱写漫画式的角色,如何把握尺度,全由作家的个性决定,但无论写什么,最好还是能意识到现实与真实的区别。

9、主人公不等于作者

当小说中的主人公思考时,身为作者的你应该也在思考,如何行动?人到什么程度?选择哪种方法?

作者必须与主人公感同身受,一同思考,因为这关系到主人公的性格和角色刻画,然而没必要让主人公等于作者,主人公的性格可以不等同于作者的性格。

许多人写着写着的时候,非常容易把主人公与作者自己混为一谈。

问题是,作者只有一个,而你小说中的角色可以有许多个,你不可能让这么多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经历都一个样吧。

10、小说里的规则

现实中的人做事,其实经常是不合逻辑的,平时讨厌吃甜食的人,偶尔看见别人吃饼干,说不定也会拿一块来尝尝。

但在小说里,如果出现讨厌甜食的人吃蛋糕的场景,就必须说明理由才行。

小说的登场人物,必须符合逻辑,而且其逻辑要求具备一贯性,如果逻辑崩溃,必定要有理由,也就是说故事需要理由。

这就是小说的世界里的规则,它不同于世间的普遍规则。

无论多么荒唐无稽的故事,都得有规则才行,否则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没有规则,世界混乱,是小说世界所不允许的。

角色的描写也一样,不能违背既定规则,否则读者会觉得这人不应该做这种事啊,那样就是失败了,这也是一种较难掌握的技巧。

我们可以耍耍小花招,故意让角色游走在规则的边缘,也就是增加意外性。

意外能让故事更加有深度,让主人公“不应该做这种事,但又并非绝对不会做”般游走在规则的边缘,能瞬间彰显存在感,迅速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11、如何生动有趣的描写人物的过去和背景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不要让该人物自己讲述过去,而是通过“对话”揭示主人公的过去,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塑造善于插话的对手,插话者可以是主人公的恋人,也可以是刚认识的朋友,让这样的角色在适当的地方插话,一边同时描写两个角色,一边推动对话。

另一种方法是在对话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插入叙事部分,稍作补充说明,然后再次回到对话。

也就是说,最初的对话只是进入回忆场景的前序,叙事部分才是重点,但是,叙事部分不要太长。

12、通过措辞表现角色的个性

许多人在写小说的时候,经常出现通过叙事部分描写人物性格的情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