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心理描写之二(2 / 2)

加入书签

黑暗”;小伙子问她的家离此多远,她又紧张得“没了主意”;小伙子说前面有车铺,可以修好车子,可她认为是骗她,“差点哭了”,“心里咒那小伙子”;“沮丧、恐惧,一股脑儿没了”;最后是她觉得灯是格外的亮,空气也有一种“醇美的甜味”。你看,这篇仅有一千来字的短文,心理描写的频率和变化就达十几次之多,它与情节同步发展,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二、心理描写也是按照情节的发展而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般按照某种感情的由轻到重来推进,表现为层层深入递进的关系。这种心理变化的频率并不多,心理描写的文字也比较简洁,内容比较丰富,但色彩并不多样,形式的变化也不会很多,因而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例如《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在插叙部分,具体交代了杨修被杀的原因,既写了六件事情,也写了曹操六次心理变化情况,每次变化都在事件之后出现。请看这六个心理描写的句子:

1操虽称美,心甚忌之。2操虽喜笑,而心恶之。3操闻而愈恶之。4操因疑谮害曹丕,愈恶之。5曹大怒,因此亦不喜植。6曹见了大怒。

这六个句子,分别出自课文4至9节的末尾,用的都是心理描写,不难看出,这些心理变化,基本上是按照由轻到重的递进顺序排列的,由“忌”到“恶”,由“恶”到“愈恶”,由“愈恶”到“大怒”,从而十分清晰的显示了曹操杀死杨修之前心理变化的全过程,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具体鲜明的。

运用这种心理描写,要注意一点,就是要确定好心理流动的方向,并要沿着这一方向推进,要么是变化多姿的,要么是递进深入的,尤其是后者,不能中途旁逸而影响心理描写的进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