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穿越唐朝之老何娶妻下(2 / 2)

加入书签

忍不住大笑。 “相公笑甚?” “有趣,实在有趣!” 何老六顺利的接到新娘子后,待新娘子上车时,挡上膝盖,搭上盖头。 新娘子上车后,新郎骑马围着车绕三圈,然后从偏门出,在附近的小路上走了一圈,最后由正门返回道家中。 到达了家门口,跨火盆后,由布袋置于地上,新娘从布袋上走过。走过的布袋再移到前边,一个一个传递,取“袋”“代”谐音,传宗接代,传代之意。 哦,原来还有这玩意。方羽饶有兴致的往下看。 然后,新娘子先拜灶台,以示将来成为操持家务的好手。孙思邈、方羽搀扶着语嫣则从侧门出,然后再从正门入,为的是踩新娘子的脚印,以沾喜运。 擦!这个倒是新鲜!可让两人看不懂的,马上又来了。 只见兰儿以扇遮脸,何老六欲一睹真容,只听孙思邈大笑道:“欲却扇,需作诗一首。” 有了刚才方羽做的催妆诗,这次,何老六想也没多想,直接将目光投向了他。 方羽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刚才的催妆诗,想破了脑袋才偶然想出来的,这会儿又是什么却扇诗!这唐朝究竟是结婚呢还是吟诗派对? “求四爷,帮忙帮到底!” “不不不,你自个儿慢慢想……”其实,他是想不出来了。 “恳请四爷救我于水火!” 方羽一边摆手,一边摇头,这尼玛的,实在想不出了啊。 孙思邈大笑:“若做不得却扇诗,怕是今晚难过此关!” 语嫣抿嘴直笑:“相公,你就帮帮老何吧。你看他着急的那样儿。” “你当我是百科全书啊?”方羽摇摇头,“娘子,真的想不出了。” 见方羽皱眉苦脸的样子,语嫣知道他所言非虚,也确实难为他了。不由得,她心疼的剥了一颗桂圆,塞进他的嘴巴里:“相公莫要伤脑,尽力就好。” 方羽一直在苦苦思索,并未留意她给自己吃的什么,用力一嚼,“嘎嘣”,裂开了,不由惊问:“什么东西?” “在相公嘴里放了一颗桂圆。” 这一句话,突然让方羽眼前一亮。他猛地一拍大腿,大笑三声:“却扇诗有了!” 何老六喜上眉梢:“四爷快说!”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只见方羽作一句,兰儿把扇子往上抬一点,先露出嘴巴,然后鼻子、眼睛,最后整个去之。 “哈哈哈!好诗!”孙思邈捋着胡须,不停的点头赞许着。 方羽长长的松了口气,还好,急中生智,想起了李商隐的这首诗。对不住啊对不住,我知道这首是你做的,我只是拿来借用一下。 语嫣彻底的服了。真没看出来,他居然有此能耐。她轻轻的抚摸着圆鼓鼓的肚皮,宝贝呀宝贝,你们的爸爸好棒呢。 何老六痴痴的看着羞答答的兰儿,语重心长的说道:“娘子,见到你,实属不易。” 接下来这个环节就比较有意思了。 方羽一看,乐了,终于到了吃饺子的时候了。他二话不说,就要伸出手,被语嫣笑着拦住了。 “相公,仔细看来。” “干嘛?”方羽一瞅,靠,是生的饺子?!这弄来干嘛? 问题马上就解开了。只见饺子新娘有的吃,新郎却没的吃。而且,新娘一边吃,新郎同时询问:“娘子,生不生?” 新娘兰儿含羞答道:“生。” 方羽大呼:生的饺子,生子、生子,原来如此! 然而,最让方羽纳闷的是礼堂结拜了。在他的认知中,应该是夫妻双方面对面站着,头碰头,可实际上却是大相径庭。在孙思邈的吆喝中,兰儿先拜,何老六回礼。 方羽奇怪的问语嫣:“老何怎么总是慢半拍?” 语嫣笑道:“什么慢半拍,没看出来么,那就是这样的呀。” 方羽又问道:“可是,为何新娘子却要用扇子遮住脸呢?” 语嫣笑着反问:“你问我啊?” 方羽好奇的看着她,点点头:“是啊。” 语嫣哼了一声,道:“那你先告诉我,爷爷让你外面搭一个帐篷是做啥用的?” “这还不明白?”方羽嘻嘻一笑,耳语道,“打野战用的。” “臭流氓。”语嫣轻笑一声,瞧见新人喝完了交杯酒,看见何老六将被子倒扣过来,不由得诧异:“这是何意?” 孙思邈笑道:“阴阳和顺之意。” 只听孙思邈一声:“送入洞房!”但见新人缓缓的朝着门外的帐篷走去。 是不是走错了?这新房新床不睡,睡帐篷?语嫣奇怪的看着方羽,他苦笑着摇摇头,长长的叹了口气:“真没想到,大唐竟然如此开放。这新婚第一夜的人生大事,就要在野外解决。” “什么嘛,我觉得才不是这样呢。” 只听孙思邈一声:“入青庐。” 两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青庐,就是帐篷。方羽扶着语嫣,好奇的过去观看,但见在“青庐”内,何老六和兰儿互相对拜,然后各剪发一缕置于锦囊,交于兰儿保管。 语嫣这次看懂了,赶紧向云里雾里的丈夫解释:“此曰结发。” 方羽哈哈抱拳祝贺:“祝愿新人同结同心、早生贵子!” 语嫣也送出了祝福:“祝愿新人携手一生、幸福永远。” “谢谢四爷,谢谢夫人,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何老六没齿难忘。” “客气,客气。”方羽摆摆手,一边搀扶着语嫣往外走,一边嚷道,“老何,外面风大,注意着点动静啊,别把青庐整塌了。” 兰儿羞涩的脸更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