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 第2章 初闻清风楼(2 / 3)
叹:“如今这世道,人命还不如一只蝼蚁。” 怎么回事?看着乡亲们一个个神情沮丧,唉声叹气,他突然感到有些奇怪。 有人义愤填膺的这样告诉方羽:靖康元年正月初三,金军渡过黄河的消息传到开封。宋徽宗仓惶出逃,宋钦宗的新朝廷人心慌乱,主战、主逃议论不一。 钦宗当即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东京留守,想让李纲为他守东京。而自己逃往陕西避敌。李纲流泪拼死请求,钦宗才答应不去陕西,留在东京,这样,京城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李纲临危受命,当即组织军民全力备战。与此同时,宋钦宗即于求和,以割地赔款留人质的条件求金人退兵。 在李纲的指挥下,开封军队打退了金军的进攻,保卫了开封城,但金军并未退兵,开封城依然处于金军包围之中,形势仍十分危急。 此后,宋各地勤王援兵逐渐来到京城,兵力总数达到20多万,宋军在兵力总数和声势上均压倒金军,金军只好北撤,退守牟驼岗。因为宋钦宗已答应议和条件,开封城也暂时得到解围。 真的假的?我以为我的历史已经相当熟悉了,没想到有人居然如此精通。 方羽暗自长叹一声。 可紧接着,他的烦恼马上就来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劝阻着。有好言相劝者,有苦口婆心劝阻者,也有冷嘲热讽者,悲伤失落的情绪蔓延在整个屋内。 方羽越听越感到不对劲,越听思绪越乱。现在,他急切的想要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 今天,究竟是哪一年?哪一天? 老者如实答道:“靖康元年7月28日,今天是乞巧节。” 靖康元年? 乞巧节? 思绪在他的头脑中反复思索…… 古时候的乞巧节,应该就是我们如今的情人节,那么,今天应该就是公元1126年7月28日,农历七月初七。 北宋灭亡将至。 方羽惊问:“宣和七年,金灭辽后大举南下,长驱直入,围攻汴梁,徽宗闻讯后惊慌失措,一面下诏各地派兵来援,一面匆匆将帝位传给了25岁的太子赵桓,自己在蔡京、童贯一伙护送下逃到了长江南岸的镇江府。可有此事?” 老者点点头。 方羽又问:“金兵一退,徽宗一伙悄然返回汴梁。斥逐了李纲,过起了太上皇糜烂腐朽的宫生活。可有此事?” 老者再次点点头。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汴梁被攻破的时间应该就是在靖康二年4月,距离今时今日还有九个月的时间。 他不知道语嫣在哪里,更不知道“先行一步”的她现在究竟是死是活。 如果她还活着,现在又是几岁了? 他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所有的问题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但有一点他现在非常清楚,不论是生是死,必须尽快的找到她。 否则,一旦汴梁被金军攻破,不仅宋朝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幕就此开始,说不定语嫣也会有危险。 于是,他不停的比划着语嫣的相貌,反反复复的问着同一个问题:“你见过这样的一个女子吗?” 看着他不停的比划,有人突然惊奇的叫了一声:“那不是柳员外家的三小姐吗?” 柳员外? 三小姐? 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柳诗妍。” 柳诗妍?金语嫣?从这名字上看,好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关联吧?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门外一阵马蹄声传来,随着马儿的一声嘶鸣,下来一位英俊的公子。 家仆小心翼翼的搀扶他下了马车,他一身白色长衫,手持一把折扇,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他显得是那么的泰然自若,风度翩翩。 那名老者一见,脸色突然大变,悄悄的,不自觉的往后退去。 白衣少年自顾自坐下,让家仆先小二要了一壶茶,不紧不慢的品尝着。 倒是身旁的家仆显得有些着急,可是他说话又不敢大声,只得在旁边小声的催促着。 “公子,还是赶紧启程吧,切莫耽误了行程。” “欲速则不达。休息片刻,是为了更好的赶路。无妨!” “公子不是对柳员外家的三小姐倾心很久了吗?难道就不怕他人抢了去?” “纵然她抛绣球招亲,他人也不敢去抢。相关事宜,我早已安排妥当。” “公子,你说这次她为什么要抛绣球招亲呢?依照我们公子的条件,哪一点配不上她呢!照我说,那是她瞎了眼……” 家仆话未说完,“啪”的一声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 “公子……” “我不想听到任何人说她半句坏话。下次再给我听到,割了你的舌头!” “是,小的知错了。” 为了缓和气氛,家仆从怀中小心谨慎的取出纸来,方羽偷眼一看,娟秀的字迹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哪来的?” 家仆介绍说,这次抛绣球以后,如果不出意外,定是公子接到了。只是公子不知,这只是其中之一,后面还有一道考试。如果通过了,这事才算成了。 考试?白衣少年满头雾水。这抛绣球招亲之后还有考试,这倒是闻所未闻。 而考试的题目,便是在这张纸上。而这张纸,便是找三小姐的丫鬟买来的。 “哦?” 白衣少年接过一看,轻轻地吟诵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清风楼,绣球招亲私语时。” 这是题目吗?白衣少年眉头一皱。 而一旁的方羽,却偷偷的乐了。这不明摆着的嘛,答案很简单。连这都不知道,还泡什么妞嘛! 只是他有一点不明白,如果说这个柳诗妍真如他们所说的有倾国倾城之貌,媒婆必定踏破门槛,为何还要招亲呢? 国破家亡,山河欲碎,在这个节骨眼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