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时间2点整(2 / 3)

加入书签

母星、太空站、人造天体要塞被登陆战入侵了,上面打得水深火热、热火朝天、不亦乐乎,遥远宇宙中的主力舰舰队们也不敢轻举妄动,随便乱开一炮……他们一旦出事,那局势就完全无法挽回了。只要还有舰队存在,那么到了最后的最后至少还有谈判的可能性。 说不清道不明的行星系内星球之间,为行星系主导权爆发的战争中,经常会出现直到战争最后结束,双方主力舰都没开过一炮的神奇现象。被宇宙战争史学家戏称为“新静坐战争”。 “主力舰”正是由于设计目的是打主维度用的战舰,才因此得名的。 大家结合打了一场大伤亡接近战的经验,回顾总结战争史、各种资料,得出我方联军残余舰队一旦主动发起进攻,就会被打得十分惨,所以草坪会议上大多数人支持等待联盟作战集群增援抵达再行动。 而提出要马上进攻方案的人,其中有不少态度并不坚决,这就造成了谈论变成了扯皮拖延。 但现在事态的发展,已经容不得再有犹豫、迟疑、讨论了。从决定到确定下作战方案,一共只花了不到二十分钟。 最高指挥权临时总指挥一职由星威担当,毕竟天无云文明有二十多艘主力舰,而且还作为第一波攻击的主力、先锋舰,联军全部资源由星威统一安排调配。 一开始邱枫烈有点担心星威会乱安排侦测任务,结果他在开始作战前,果断连驱逐任务的主力舰都撤回来了。 其实在此之前,叛军的护卫舰舰队、战斗机编队就已经集体撤回去了,一开始大家分析认为,叛军方面是觉得这样打次要维度没有意义,准备更换更有限的战术……然而事后才想明白,原来叛军的万物归一是要发动了。 应该是他们自己也拿不准能否精确控制超熵的攻击范围,要是把自己人给波及了就不好了,所以才会把前突的舰队都撤回去。 于是星威第一道命令,就是把没有了需要驱逐的目标了的主力舰都调回来。然后第一波舰队直接向敌人可能存在区域突击过去,直接要把敌人圈进主力舰的绝对观测圈里。 这让邱枫烈放下心来,因为星威没有命令派出为数稀少的护卫舰去进行侦查,这要是打起次维度战斗来,只有直接被叛军碾压的份…… 由此也可以看出,其他各个文明果然都是有备而来,安排过来的人选,都是熟悉或者至少有内战概念的将领,不会做出生搬硬套跟抹杀者的战斗经验。 这么一想,鲁登道夫这么放心自己在这边把事情越搞越大,还依然在hac那边帮自己扛着,怕不也正是相信自己的历史科目以及博士头衔吧……就综合素质来说,hac里能打的将军不少,但比自己更全面的,那就是绝对没有了。 即使不是事件关联人物,不带私心、隐情,自己还真是全权处理这次事件的最佳人选。 “将军。”座舱里茉维依的声音传来,“普米法拉询问是否开始行动。” 邱枫烈收回心思,直接向普米法拉传令:“战斗机编队从主力舰上释放之后由你进行前线指挥,现在你跟我们一起行动,不用担任侦测任务。按原计划,等第一波舰队遭到攻击之时,我们再开始行动……” 没打过内战的大家都有点亢奋,有点不知所措。 星威使用了一个战术,让第一波舰队一半数量的主力舰进行折跃,果然巨大的时空波动,引来了叛军集火超越打击,另一半舰队马上进行援护、挡炮、还击。 而这就是给第二波舰队的开战信号,包括邱枫烈所属在内二十多艘主力舰,立马全力向由于开火而暴露了方位的叛军开炮。 2点整,战斗一开始就是惨烈的…… 这也是战舰战的特色……并用不着进行太多阵地转移,冲锋陷阵什么的——先暴露坐标的就相当于是冲在最前面的了,即使他们实际空间坐标位置在后面。 第一波舰队的位置也确实真在最后面,就在最大的五十光年距离极限边缘上,拉大物理距离增加计算量,从而降低叛军命中率。 而在物理空间上距离现在已经定性为“超熵反应”的波动源,也就是中空球心位置最近的则是第二波舰队。 2点10分钟,已经一边开炮一边跨越了十光年距离,距离球心还有另外十光年距离,但依然加速往前冲着,一副要撞个头破血流、鱼死网破的架势……然后就真一头撞上叛军的护卫舰队跟过来阻击拦截的叛军主力舰舰队。 文明联军也并不是光开会扯皮浪费时间,拉回轻伤、重伤的主力舰拆东墙补西墙,一通整合下来凑出了最佳状态的整六十艘主力舰,两千多护卫舰来,同时主力舰无人机生产线全开……在场的主力舰都没有护卫舰级别的生产线,那种生产线一般都不是前线作战的主力舰会装备的了。 第一波舰队主力舰有二十四艘,邱枫烈这一波有二十一艘,第三波则有十五艘。护卫舰跟战斗机则全部划归第二波。 所以普米法拉直接一马当先带领着战斗机编队,迎着二十倍于己的敌人冲了上去…… 敌人压上来的护卫舰虽然多达四十万,但现在比护卫舰队单纯次维度交战要强在,主力舰是跟着一同行动的,有主力舰可以进行掩护。 普米法拉不断往前突进着,希望可以把更多敌舰圈进自己的绝对观测圈里,为主力舰提供更多数据。活路在前面而不是身后,所以一上来就进入一秒相距都不到的接近战了,跟哈鲁鲁人有长须外观的护卫舰搅到一起,双方主力舰主炮就都无法进行射击了。 专门针对近接圈抹杀者作战的主力舰,没有12级、超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