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回 不争而争(2 / 2)

加入书签

英招曾助大禹诛杀九头恶怪相柳,并用尽神力将足有千丈长的相柳尸身及埋在几百里之外。 那埋相柳尸身的地方,非常隆高,后人就在这上面筑了几个台,一个是帝喾之台,一个是丹朱台,一个帝舜之台,供奉着他们的牌位,作为镇压之用,这土台在昆仑山以北。 台的东西南北四面,每一角都有一条虎纹蛇,它们即相柳的化身——他的头平常总是朝着南方。 英招的战力异常,虽为天帝之属,却极受黎民的万分钦佩。 共工争而不得,英招不争而得,夸父在争与不争间,有得有不得。 太上道祖曾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并引申为人道上的谦下之德,曰:“芳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包括“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与人争先、争上。但强调“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太上道祖又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得人所不争,则宁矣。” 有人曰:“战者争事也,兵争交,将争谋,将争机。夫人而知之,不争力而争心,不争人而争己。夫人而知之,不争事而争道,不争功而争无功。无功之功,乃为至功;不争之争,乃为善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圣人之在民上也,必以其言下之;之在民前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圣人总是谦虚自守,而又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对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不加干预,所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圣人无意于去争君位,但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深得民心,人民群众自然就乐意将其推举上去。 显然,这种不争也是值得称道的,所以共工多争,故多遭仙人怨恨,而英招不争,成就了世人对他的敬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