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老家的婚礼(2 / 3)

加入书签

,爸爸这边的亲戚大部分是邻居,经常在一起的,今天妈妈那边的亲戚来了不少。

妈妈有3个哥哥3个姐姐。

在汤阳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大舅舅走了,大舅舅在上海生活的,

妈妈的小姐姐也是汤阳的大妈,是大伯的妻子。

这汤爸和汤妈结婚是这个小姐姐做的媒。

这二姐和大姐在上海生活。

汤阳结婚对汤妈来讲是大事,所以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叫来了。

这二姐的小孩多,一个儿子三个女儿。

今天来了小儿子陈培建和小女儿陈培芬及小女婿周明海。

他们都比汤阳大上好多岁。

说起来汤阳这辈中算小的了,除了阿爸的妹妹小孩一个和汤阳是同年,还有一个小两岁,要说最晚成家的就是汤阳了。

农村的娃如果25岁了还没有结婚就是大龄青年了,和城市里30岁还没有结婚的大有人在不一样。

汤阳身上备着烟,看到亲戚朋友一边叫人一边敬烟。

汤阳在老家平时是文质彬彬的,也不太爱讲话,今天是新郎,这工作上谈笑风声,在这里仿佛来做客的。

婚宴安排在晚上。

但是农村里关系比较亲的亲戚其实昨天就过来旁忙了,今天中午自然不少亲戚在家里吃。

这几年汤阳春节带团不回家,回家了,正月也过了,所以好多亲戚也是几年没见了。

今天的主桌汤阳冉月和姐姐姐夫,哥哥汤强,还有申城的表哥和表姐夫妇。

这弟弟老家婚礼,哥哥嫂子生意不做过来帮忙了。

这申城的表哥表姐是土生土长的申城人讲的是申城话,非常能说会道。

这钱明自然和他们聊不到一块去。

不过汤强可以。

做在主桌上汤阳和冉月的任务就是吃,啥也不用管。

今天冉月没有去理发店化妆,就是冉清帮妹妹打扮的。

冉月今天没有穿婚纱,穿的是喜庆的新娘服。

这新郎新婚到了,午餐也就开始了。

主桌是特意安排的,上的是最好的菜最好的水果。

那客人桌就没有那么讲究。

到了晚上婚宴开始时,这主桌和其他的桌子就没有区别了。

汤阳在自己家很随意,主桌上都是自己人,没人会为难汤阳,所以几个哥一起喝着小酒,汤阳喝的是饮料。

这做新郎的,婚礼还没开始就喝醉了,那就没有必要了,

农村的婚礼还是比较传统的。

汤妈妈叫来了村里比较有文化的张老师来主持婚礼,这张老师叫叫老师其实他不是老师,是大家对他这个文化人的尊重,是乡里的干部。

下午时不时有演奏音乐响起,这批娃娃兵还是非常敬业的。

在下午的良辰节时,在学生们的敲锣打鼓中,张老师主持了汤阳和冉月的婚礼,仪式非常简单。

一楼大堂,祭祀用的器具全部准备妥当,红红的蜡烛已经点燃。

张老师简单的价绍了一下新郎新娘,就直接进入主题。

口中念念有词

新郎新娘

一拜天地

汤阳和冉月对着蜡烛拜了拜

二拜高堂。

汤爸汤妈坐在太师椅上,汤阳和冉月再一起拜。

汤阳还等着第三句夫妻对拜的话时,仪式结束了。

汤阳是郁闷了,这个张老师文化人,这个夫妻对拜咋不说了,他居然说仪式完成,新郎新娘入席,婚宴开始。

又一阵的敲锣打鼓。

汤阳好一个郁闷。

不过人家也是过来帮帮忙的,汤阳总不能说张老师你忘词了忘词了的话吧。

这样老家的婚宴就这样开始了。

今天汤阳和冉月没有伴郎和伴娘,在这里汤阳不用担心人家灌你酒。

除非是主桌上的舅佬灌你酒。

在农村的婚礼,主桌是新郎新娘加新娘的兄弟的。

如果舅佬要搞事情,新郎是一点办法也没的。

不过,汤阳和冉月是城市过来的,这主桌上怎么坐就不讲究了。

所以汤阳今天是没有压力的。

今天的客人真多,汤阳基本都认识,但是有的还真叫不出啥名字了。

冉月自不用说,除了自家的几个人,其他人一个也不认识。

不过这个没有关系。

有这个婆婆汤妈妈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家里的客人多,几十桌,这敬酒是一个一个敬的,花的时间会很多。

有的客人吃的快,所以这酒席开始没多久,汤妈妈就带着汤阳和冉月给客人敬酒了。

汤阳的手中只有烟,没有酒杯。

冉月的任务是叫人。

这农村的新媳妇去叫人是要矮一辈的,说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说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