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孙坚二(2 / 2)

加入书签

战死在岘山之下。

刘备在谈论孙坚,孙坚也在谈论刘备,和孙坚谈论刘备的人,是他的小舅子吴景。

孙坚的夫人是吴氏,当初孙坚听说吴氏才貌双全,便想娶她为妻。但是,吴氏的亲戚们却嫌孙坚为人轻狡,想要拒绝了这门亲事。然而,吴氏因知道孙坚不好惹,遂对亲戚们说:“为什么要为了爱惜我这个小女子而招惹祸事呢?如果他待我不好,也是我命该如此。”

吴氏的父母早亡,吴景是吴氏的弟弟,比孙坚的年纪小很多,自吴氏嫁给孙坚后,他便常在孙坚左右。孙坚因为出身寒微,为人轻狡,所以吴家的亲戚不愿意将吴氏嫁给他,但吴氏却愿意嫁他,所以他与吴氏素来恩爱,对于小舅子吴景,也是爱屋及乌,孙坚对吴景可以说,既是姐夫,也是父兄一般。因此很多话,两人之间都可以直说,并不避讳什么。

孙坚对吴景道:“我自知出身低微,也的确比不上那些士人的学问、风度和家声。不过这次出兵讨董,我奋勇杀敌,不避艰险,日后忠义之名,传遍天下,我今天被士人轻视之辱,我儿想必是不会再受了。”

吴景道:“姐丈所言甚是,不需等到日后,如今姐丈的忠义之名就已经传遍天下,刘征东不也知道姐丈的大名,愿与姐丈联姻,与姐丈合兵一处,共讨董卓么。”

孙坚哈哈大笑,欢喜不已。

次日,刘备又请孙坚至大营相见,两人见面,先是互相吹捧了一番,待到酒足饭饱,刘备又请孙坚同塌而卧,抵足而眠。这种同塌而卧,抵足而眠,是两人表示友好的最高级方式,意思是对与对方完全信任。

刘备和孙坚两人交谈了几句,就说到讨伐董卓之事,刘备问孙坚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未知豫州粮草、军械可以支持多久。”

孙坚与刘备两人,刘备是远道而来的客军,孙坚虽然是豫州刺史,但也只能控制一个颍川郡,汝南是袁氏老家,豫州各个郡国,都受到袁术的影响和控制。孙坚和刘备两路人马合兵一处,共有数万之众,人吃马嚼,所耗极大。单靠颍川一地,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供应。

军中以聚粮为第一要务,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指望着刘备从青州往这里运输粮草是不可能的,刘备又不姓雷,他带人来豫州,就是想吃豫州人的粮食,就好像去年,刘备率领兵马去吃兖州的粮食一样。孙坚就更不可能千里迢迢的从长沙运粮食过来,于是孙坚和刘备就只有就食于豫州、南阳,其实就靠袁术来提供。

袁术此人,并没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只知道骄奢淫逸,对治下百姓横征暴敛,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奢姿无厌,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袁术手中钱粮在短时间内并不缺乏,对于孙坚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

刘备和孙坚联合,自然不能避开袁术,因此派了臧洪出马,给袁术送信一封。在信中,刘备对袁术立场坚定,不放弃讨伐董卓之事大加赞赏,认为袁术比袁绍更加有资格领袖群伦,不愧是汝南袁氏的嫡子云云。

袁术与袁绍,虽然是兄弟,但是他们兄弟不和,袁术一向看不起袁绍,又还嫉妒袁绍的名望在他之上,接到了刘备的书信,大喜过望,也顾不得什么“术有生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者。”了,将刘备的书信遍示宾客,又回信给刘备,表示了自己对刘备的支持。

刘备得知了孙坚粮草、军械不缺,便与孙坚商议起来进军之事。

孙坚道:“后将军坐镇南阳,麾下兵马众多,兵精粮足,我欲前往鲁阳,与后将军合兵一处,共同出兵讨伐董卓,必可大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