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端午佳节(2 / 2)
怒,令取子胥尸身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每逢五月五便往祭之。” 伍子胥性情刚烈、快意恩仇,很是符合史阿这种游侠的性情,一听到此,便大笑道:“哈哈哈……血海深仇,一朝得报,掘墓鞭尸,不亦快哉!” 姜泫熟读史书,对伍子胥的了解比姜泫更深刻,便说道:“伍子胥智勇深沉、刚戾忍诡,确是一世之雄。然其为人刚暴、少恩、猜贼,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流毒盈野,不亦甚哉!”伍子胥为了私仇,背叛楚国,虽说楚平王、费无极戕害伍家满门在先,但在伐楚之战中惨遭兵害的楚国百姓是无辜的,为一人之仇而害一国,姜泫不是很赞同,便又接着说道:“故此,端午源于伍子胥之说并不显。” 史阿想了想,也认同了姜泫的想法。说道:“确实如此,为一己私仇,而遗害黎民,又掘墓鞭尸,有失忠义,亦不如聂政、豫让之磊落坦荡。”聂政、豫让都是历史上成名的刺客,以一己之力报仇雪恨、践行忠义,却也没伤及太多无辜。 姜泫又说道:“除了屈子与伍子胥,还有一人,却是个今朝的人物。” “愿闻其详。” “这却是孝顺皇帝年间的事了,扬州会稽上虞有孝女曹娥,其父曹盱于五月五迎伍神时溺于舜水,数日不见尸身,是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昼夜沿水号哭。十余日后,亦投入水中,又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就此众口相传,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孝桓皇帝时,上虞长度尚为之立碑,又令才子邯郸淳为之作诔辞。”这上虞是小县,所以长吏不是县令而是县长。五月五迎伍神,迎的便是伍子胥了。 史阿大为感慨,说道:“却是感天动地的孝事!此女孝心,能胜过天下男子!” “为曹蛾立碑,之后还生出了一件雅事。” “立碑却又会生出何事?” “其时约是元嘉年间,上虞长度尚悲怜其义,为之改葬,命县中名士魏朗撰文,魏朗擅文,治学严谨,为曹娥撰写碑文,其时非魏朗莫属。然魏朗谦卑,佯作未成而转请才子邯郸淳,邯郸淳年仅十三,天纵文才,众目之下,一挥而就,遂有此文。” 史阿很是喜欢这种少年故事,听了之后很是感兴趣,笑着说道:“哈哈,不想魏朗谦卑,却也引出一个大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