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回首(1 / 3)
土城,这是萧磊家所在的城市,准确的来说,他们家应该在土城矿务局。
土城是一个地级市,但整个城市的大部分都属于矿务局。
矿务局的前身是日寇侵华时开办的土山煤矿,鬼子还专门修筑了一条铁路接到了直通秦岛的铁路线上。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座当时西部数一数二的大煤矿,以此为基础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又在这片煤田上兴建了东山矿、西山矿、南沟矿、北湾一矿、北湾二矿,加上原有的土山老矿,一共6个煤矿,并且组建了直属煤炭部的土城矿务局统一管理。
因为铁路和矿务局的关系,五十年代,宁原省将土山矿所在的土山县以及周边的夹玉、虎阳、北湾和焦石四个县划在一起,组建了土城市,东山矿等煤矿就分属这四个县。
土城市区在6个煤矿围成的椭圆形中间,就是原来的土山县城,市政府和矿务局都在这里。
这个城市里一半以上的城市居民都是矿务局职工,所以市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矿区,这也造成了多年后市政府和矿务局矛盾的由来。
萧磊家在北湾一矿,和成千上万个矿工家庭一样平凡,略有不同的是他家没有一个人在井下工作,算是地上家庭,这也是他让许多同学羡慕的地方。
萧磊的母亲高翠萍在职工学校教书,父亲萧年望在矿公安科工作,都算干部编制。
大哥萧垚(yao,二声,意为高)1974年出生,比萧磊大两岁,性格老实,做人踏实,就是脑筋有点儿轴,初中毕业后中专高中统统没戏,好歹考上了矿务局内部两年制的技工学校,铣工专业,明年就该毕业分配了。
老三萧森79年出生,比萧磊小三岁,是整个北河湾一矿有名的乖宝宝,小时候长的一副人参娃娃模样不说,脑瓜子还非常好使,从幼儿园开始就是阿姨老师门的宝贝疙瘩,班长、中队长、大队长这些官衔儿就没离过身。
念书好还不算,关键是听话,爹妈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说不让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在萧磊的记忆里,老三直到大三那年决定出国留学的时候才跟家里第一次吵架,当时还是自己从部队回来帮他做通了父母的工作,他才得以成行。从此一别就是十年,没想到再见面的时候,见到的竟然是二十一年前的他。
至于自己……1991年时的萧磊身上,还看不到半点解放军特种兵的影子。这个时候在北一矿提起萧磊来,说人憎鬼厌是有点夸张了,但要说是人嫌狗不待见,那绝对是恰如其分。
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是哥哥,最小的是弟弟,他是家中的老二,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角色。
父母把对创造生命最初的惊喜给了哥哥,把娇纵给了弟弟。也不知是这夹层般的地位造成的,还是源自天生,亦或和兄弟争宠,总之他从小就顽劣异常,常把父母气得直翻白眼。
在兄弟之间,萧磊也不受欢迎,老大是老实孩子,没事就帮爸妈干活儿,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吃苦耐劳型的,而老三整天就是钻在书里的书虫一只,还动不动和老妈撒个娇,在家里的地位如日中天,在学校里的地位也是高高在上,根本看不起他这个就知道调皮捣蛋的顽劣二哥。
兄弟三人中,老大和老三身上,父亲的遗传基因多一些,成年后都是魁梧健壮的大汉型体格,小时候个子也长的快,唯有他像母亲多一些,身材瘦小,肤色苍白,个子也长的慢,看起来很是秀气,于是从小得一绰号——“二闺女”。
但人不可貌相,兄弟三人里,最能惹事生非、打架闹事的就是他这个秀气的“二闺女”。
别看长相不凶,力气不大,出手可是异常凶狠,打起架来有股子一往无前、不死不休的劲头。从幼儿园到小学,那简直就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打遍北一矿无敌手,在一帮同龄人里打出了字号,打出了威风。
矿上两所小学,加上北湾县城里的几所小学,提起“二闺女”的名头,那是相当好使。
架打的多了,小孩子不免有些猖狂,觉得老师的权威不过如此,班主任无非管着40来号学生,可我萧磊手底下听话的小弟也有百来十个,我凭啥听你的话?
于是逃学、溜号也就顺理成章了,学习成绩自然是麻线串豆腐——提都提不起来。尽管老娘的笤帚疙瘩和老爹的武装带三天两头在屁股蛋子上招呼,可萧磊还是我行我素,淘气起来更是有了一股子大义凛然、誓死不屈的味道。
淘气归淘气,萧磊本质并不坏,就算架打的多,但也没有一次是仗势欺人的,做事那是相当讲究,人不犯我我绝不犯人,但人若犯我一次,我是必定要加倍犯回去的。
“呵呵……”回想起淘气的童年,萧磊不禁莞尔。
一路跌跌撞撞念到了小学毕业,本来按他的成绩,也就是在矿上的中学混个毕业证的份儿,但要不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呢,老妈托了个拐弯抹角的师范同学,走了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后门,硬是把他塞进了这所重点学校——土城矿务局中学,想着给他换个环境让他收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