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扑朔(1 / 3)

加入书签

萧磊爬上地面,接引着王强等人一个个爬上来。

上来的人看到身处的环境,不约而同地张大了嘴,至此,再傻的人都明白了,萧磊带的这条路,就是黄牡丹遇害当日的路线图啊!

张天陆看着兴奋不已的王强,在心里暗暗为萧磊叫好,队长说的果然没错,这小子来刑警队,那就是送功童子呀!

在其他人沉浸在案情取得重大进展的兴奋之中时,萧磊早已平静下来,又开始了那一套“哑剧”表演。

再没有人觉得他的动作滑稽可笑,反而都暗暗琢磨,想要偷学一招半式。

不一会儿,萧磊就回到了今天行动的起点,那间煤棚,再次掏出现场的照片,静静地比对了一会儿。

王强没有出声,一直等到他结束思考后才开口询问:“小萧,你说咱们下一步咋来?”

众人丝毫不觉得一个刑警队长这样征求一个学员的意见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理所应当,萧磊用他神乎其神的判断,征服了所有人。

这也没啥奇怪的,其实,在三安市这种小地方,警察遇到的大多是治安案件,即使是刑事案,也以伤害、抢夺、盗窃等居多,人命案一年也碰不上几起。

在为数不多的命案里,过失杀人和仇杀、情杀这种有迹可查的案子是多数,侦查也相对简单,很多时候的侦查其实只不过是按图索骥、完善证据链的例行公事。

萧磊记得,公安部提出“命案必破”是在新世纪,当前,受限于技术手段,像黄牡丹这种无头案是最不好破的,如果嫌疑人没有留下指纹,即使提取到了罪犯的精液,想要像后世那样做DNA比对,在现在还是普通人听都没听过的尖端科技,国内能做这种司法鉴定的单位屈指可数。

至于血型鉴别,根据精液判断血型的条件很苛刻,很可惜,这件案子的凶手不属于分泌型体质,而是例外的那百分之二十。

所以,萧磊依靠传统的侦查手段和推理,把侦破工作推进到这一步,才能引起众人的心服口服。

但这才是一个开始,仅仅是还原了受害人当日的路线图,距离破案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听到王强的询问,萧磊沉吟片刻,答道:“强哥,我觉得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继续走访调查,找到那几个在涵洞里玩耍的孩子,我认为他们应该看到点儿什么。要不然,凶手为什么不在那么隐蔽的地方下手,反而要多费周折、多冒风险,跑到煤棚这边来。”

“嗯,有道理,这么地,天陆,你下午就组织人手,挨门挨户地过,重点放在家里有小孩儿的人家,记得态度要好点儿,小孩子不禁吓,别惹麻烦。”

顿了顿,王强又对那两位棉纺厂保卫科的干事说:“你们帮我请一下王科长,我们在厂子对面的红太阳饭店等他,你们也一块儿过来,记住,今天看见的事儿别和人瞎叨叨,家里人也不能说,要是干扰了破案,我收拾起人来,可不讲情面。”

王强把脸板起来,黑面神一般,看着就吓人,听了他的话,那两人连连点头不迭,小跑着找人去了。

王强转过头来,又换上了一幅笑模样,说道:“走吧,先去吃饭,下午再接再厉,争取把案子拿下,目标红太阳,走吧。”

萧磊看着王强这个貌似粗鲁的刑警队长,做出一番细致的安排,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心里着实有些佩服,不由得想起了前世没有入选特种兵大队之前的侦察连连长,也是这样一个“绣花张飞”般的人物,心说,这样粗犷的外表真真是好伪装,王强当这个刑警队长还真是合适。

几个人从棉纺厂走出来,进了马路对面的红太阳饭店,张天陆点了菜,又要了一瓶酒。公安部的五条禁令此时还没出台,但毕竟下午还要工作,王强接过酒拧开,说:“中午不能多喝,总量控制,意思意思就行了,等破了案,大伙儿再好好喝。”

把酒倒上,就着先端上来的几个凉菜,几人又谈起了这个案子。

不一会儿,棉纺厂保卫科的科长王虎山带着那两个干事来到了饭店,王强起身迎了迎,招呼他们坐下,倒上酒,先齐齐喝了一杯。

王虎山是转业干部,在棉纺厂干保卫工作七八年,和公安局打交道不少,与王强也很熟络,听了那两个干事的汇报后,对萧磊感到十分好奇,特别是简单交谈后,得知他是从梁山县调过来的,一问之下,原来梁山县局的刑警队长李柱在部队时,王虎山还是他的班长,萧磊与李柱兄弟相称,双方因为这层关系,感觉亲近了不少,也互敬了两杯酒。

开场寒暄过后,刘川明先忍不住,开口向萧磊问道:“小萧,你今儿查案这一套本事,可把我们这帮人惊的不轻,能不能给大伙儿说说,你是咋拐到那条小路上的?”

一干人听到刘川明的问话,也都停下筷子,支棱起耳朵,充满好奇地望向萧磊。

王强也饶有兴趣,冲萧磊说:“是啊,磊子,别说他们,我也奇怪你咋找到那儿的,根本就不是她回家的路,难道她从夜总会一出来就被人劫持了?”

萧磊掏出烟,给大伙儿散了一圈儿,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