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命案(1 / 3)

加入书签

三辆警车排成一列,疾驶在211国道上。

从周凯旋走进三队办公室下命令到十几个警察组队出发,时间仅仅过去了一个小时。

在这个手机还未普及的时代,这样的效率可谓惊人,从这个细节上,三队的整体素质之高可见一斑。

萧磊坐在第三辆车上,陈二牛和他同坐在后座,开车的是外号叫“葱花儿”的队友赵丛华。在萧磊没来之前,赵丛华是队里年纪最小的,别看他只有二十四岁,却和乔乔一样,也是华夏公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而且有着鉴证科学和刑事侦查学的双学位,据说这小子已经考上了公安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这要放在后世,妥妥的会被人冠以“学霸”的称呼。

赵丛华家是名副其实的警察世家,他爷爷是宁原解放后的第一代警察,官至省厅副厅长退休,他父亲是曲河市公安局局长,母亲是宁川市公安局鉴证科科长,姐姐赵丛清女承母业,就在五队,也就是鉴证中心工作,是一名法医,此刻就在前面那辆车上。就连他的姐夫,虽说不在公安系统,可也穿着警服,是省高院法警处的一位副处长,这位据说是执行死刑的枪决手出身,一身的煞气,生人勿近。

赵丛华在队里是个活宝一样的人物,乔乔没来以前,他是让周凯旋最头疼的下属。后来还是他姐姐给周凯旋支招,他小子一调皮,周凯旋就请他姐夫吃饭,顺便叫上他作陪。

真是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捣蛋鬼最怕他姐夫,被周凯旋这一招搞的欲仙欲死,上班儿两年时间,身上的学生气已经基本上磨没了,隐隐也带上了些彪悍的爷们儿范儿。

萧磊来到三队这几天,队里和他走得最近的三个人就是乔乔、陈二牛和赵丛华,前两个人一个把他当闺蜜,一个把他当枪痴,只有赵丛华比较正常,可按照萧磊的分析,他和自己关系处的好是因为自己年纪最小,从他头上接过了了生瓜蛋子的帽子,他的示好,很大一部分是同情与感恩的结果。

坐在赵丛华旁边副驾驶位置的,就是那个吴学增嘴里胖到扣子都系不住的张胖子。这位老兄大名张翰庭,名字文绉绉,模样却大煞风景。

对他,萧磊看不透。此人的做派根本就不像个刑警,抛开他那圆润肥美的体型不说,单就从他在队里的说话办事儿的风格看,简直就跟一个居委会大爷一样,别人拿着下头的警情通报分析讨论,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这位胖哥捧着个收音机听的摇头晃脑,不是评书就是梆子戏,自得其乐。

一到下班儿,数他走的早,身上揣着个单子,列着一个月的菜谱,一天两次逛菜市场,时不时还拿个饭盒带上一份排骨啦、烧肉啦、丸子啦之类的硬菜来队里,别人只要夸他菜做的好吃,就笑的眼睛挤成一道缝儿,每当此时,萧磊都觉得这个胖子一定是厨子出身。

乔乔对此很不忿,屡次跟萧磊抱怨,为什么这样一个连个瘸腿贼都撵不上的胖子都能出警上一线,她这样的“霸王花”却只能当个候补“老妈子”?有黑幕呀有黑幕!

但别说,这胖老兄的菜,做的还真好吃,想到食堂少油寡盐的大锅菜,萧磊不由得对张胖子的手艺垂涎三尺……

时间在萧磊的胡思乱想中飞驰而过。

当警笛响起的时候,时间已到下午四点半,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将近两百公里,他们已经进入了金城市治下古平县境内。

在古平县县界,金城市和古平县公安局的警车早早等在那里,接上他们的车队,总共七辆车没有停靠,齐齐拉响警笛,向着县南边儿继续进发。

出了县城,下了国道,路况变得崎岖坎坷起来,好在他们早有准备,厅里下来的三辆车都是切诺基,市局两辆也一样,唯有县局的车差点儿,但也是吉普213,对付这种乡下土路毫无压力。

又走了一个小时,天擦黑的时候,总算赶到了离现场最近的村子,古平县老营乡后庙村。

从车上下来,顾不上休息,接过村里人早早备下的大碗凉开水,咕嘟咕嘟灌上一气,将近三十号警察就在村治保主任的带领下,向后山走去。

周凯旋、白祥和金城市局副局长、古平县局局长、刑警队队长等人走在前边,听着他们的汇报,萧磊等人紧跟在后面,都专心听着前面的谈话。

唯有赵丛华被她姐姐拽着背上了法医用的工具箱,嘴里嘟嘟囔囔,拿眼瞥着萧磊,言下之意无非是自己已经摆脱了新人身份,这背箱子的活儿也该适时移交了。嘟囔没换来萧磊的良心发现,却招的他姐给他屁股蛋子上留了个大大的鞋印,这才消停了下来。

萧磊也没闲着,耳朵留意着前面的交谈,手上还拽着一根棍子,棍子的另一头是爬山爬得汗流滚滚、气喘吁吁的张胖子,这段山路,对他来说无异是天梯,要不是萧磊身子好、力气足,换个人拉他,说不定要被他拽个滚地葫芦。

爬上这道叫做老君台的小山梁,又沿着羊肠小径小心翼翼地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坳里,在茂密的灌木丛里穿行了二十分钟后,终于在山坳的紧西边儿,找到了案发现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