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南洋华人自强会(1 / 2)

加入书签

1963年5月29日傍晚,杂货船回到林长富岛后,穿越一家人又正式召开了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郑拂拐飞行员和飞机以及用歼7B飞机与大陆共党政府交换利益的议案,每个飞行员送回原时空时将得到二百万人民币以上的补偿。

会议还决定成立南洋华人自强会简称自强会,组织架构类似共党的机构,穿越一家8人为南洋华人自强会执委会委员,林南洋为委员长。

会议还明确了自强会的宗旨和工作目标。自强会宗旨是:为南洋华人谋利益。

自强会总的工作目标是:团结和带领南洋华人与一切反华、排华的势力作坚决的斗争,争取南洋华人的生存权力、政治权力等一切正当的人身权力,在华人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争取南洋华人自治权,并谋取独立建国。

自强会当前工作重点:在南洋华人中发展自强会会员,组织华人移民南沙,建立和完善自强会政治、经济、军事等组织,把南沙建设成南洋华人自强会发展和前进基地,为实现自强会总目标打基础。

针对华人集体意识欠缺,纪律性不强的问题,为了基地长远的发展,会议还决定:进入基地的人员,除了老幼都必须进行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军事训练,以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定居基地,成为南洋华人自强会会员,并得到一份与自己的技能相适合的工作,工作时间与原空间一致: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

南洋华人自强会会员同时是民兵,将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按三三制设团、营、连、排、班。早上有早操,晚上有学习,每周还有一天的军事训练。

第一批来基地的147个难民中的133名青壮年全部纳入军事训练,编为南洋华人自强会民兵新训一连。自强会民兵新训一连设一个27人的女兵排和三个男兵排,训练由郑拂负责,并从穿越工人中选了4名退伍军人做军事教员,按原时空共军的条令、条例管理和训练。由于参训人员知道只有训练合格者才能留下来,成为南洋华人自强会会员,还将安排工作,受训人员为了获得这个生存的机会,个个瞪起了眼,刻苦认真,一丝不苟。

为了进一步提高受训人员的积极性,还仿照共党的忆苦思甜会,组织受训人员回忆、讲述自己受印度尼西亚军政府压榨迫害的经历,并开展华侨受难的根源大讨论。受训人员在回忆讲述自己苦难经历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的伤痛和冤屈感,又在倾听他人的灾难讲述中,又产生了共鸣,使仇恨深种,再加上华侨受难的根源大讨论中的总结反思,一种不甘、不愿、不服的情绪被激发了出来,不论男女,个个跳起来要求报仇雪恨。

在郑拂的引导下,受训人员化仇恨为训练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确保了训练的进度和效果,一周训练下来,每天的训练科目都提前完成,训练计划不得不一再调整进度。让郑拂直叹‘要我练与我要练的巨大差距’,对共党的宣传教育手段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郑拂组织南洋自强会新训一连训练的一周内,由林南洋、郑瑛、郑风、林清组成的时空穿越组又完成了三次往返穿越,人、机、料都得到成倍增长,于是林晓又启动了郑勇岛的建设。

林郑群礁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填海造地一直是工程施工重点、难点,由于其工程量巨大,林晓一直都在摸索减少填海造地土方量的办法。先期开展的港口港池开挖平衡了不少土方量,后期又受开挖港口的启发,把建筑物和淡水蓄水空间、人防及战备工事结合起来,所有的建筑物都规划为连排组团建筑,建筑正负零以下均设计有相互连通的二层地下空间,负二层为淡水蓄水空间,其淡水来自于地表的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后经过过滤净化装置处理的雨水和部分船舶运来的淡水;负一层为人防和战备工事,相互连通的布局,成形四通八达具有打防结合功能的战备永备工事。这种建设方案大满足多方面功能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海岛的土方回填工程量。

根据林晓的郑勇岛建设规划,郑勇岛现有的0。13平方华里灰沙岛都将全部保留其原始状态,作为郑勇岛的中心生态公园,而所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类设施全部建在原岛屿周边的礁盘上,地下室为全开挖式,负二层为淡水蓄水空间,负一层外围为人防和战备工事,其他区域配合下沉式庭院形成采光、通风良好的公共建筑空间,可以作为商业、工厂和仓库等建筑使用,这样郑勇岛只需要的填筑礁盘围堰,然后通过基坑的开挖就基本可以平衡了土方,到时候只需要通过‘虫洞’从临高运来一来1米左右的种植土,就可以建成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花园式的郑勇岛。

林长富岛的填海造地基本结束,郑勇岛建设中的回填量又有限,为给吸沙船、挖礁船找出路,林晓在进行郑勇岛建设的同时,还启动了贡士礁造地及林长富岛与贡士礁联通造地工程,相信不久的将来贡士礁将成为林长富岛的一部分,贡士礁将成为历史名词。

随着林郑群礁建设范围的拓展,穿越一家对资金和物资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为筹措资金,民兵新训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