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与郑裕彤的合作(1 / 2)

加入书签

本时空的郑裕彤也就38岁,五短身材,方脸、浓眉、蒜鼻、嘴阔、唇厚,一脸的福相,见人先笑,随和大方,意气风发,让郑风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四人落座后,郑裕彤先是对自己的生意介绍了一番,话里话外有意无意地表露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好让郑风知道自己是一个合适的合作人。

他那里知道郑风比他自己都知道他的本事,这番介绍对郑风来说纯属多余,但郑风不能说我是穿越的,你别说了,来实际的吧!也只能很绅士地听着。然后也把自己的情况也叙述了一遍,当然都是穿越一家根据林长富的经历续上的,反正是伪造的,不过说多了连郑风自己都有点相信是真的了,郑裕彤听后当然也没有什么疑问。

好在话不长,会谈很快就进入到了有相互关合作的正题上了。穿越一家手里有大量的抢手货物和源源不断的供货渠道,还有充足的资金和对黄金、宝石的巨大需求;而郑裕彤是香港的地头蛇,熟悉香港人文商业环境,拥有广泛的人脉,还能筹集到郑风想要的宝石黄金,优势互补,双方又都有合作的诚意和魄力,合作的事一拍即合,很快就定了下来合作的意向,未来双方将首先在三个方面展开合作:

一是连锁超市项目:该项目总股本1000万港元,由准备注册的香港南洋林郑兄弟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占股本的70%,郑裕彤占股本30%。

本着有钱大家赚的原则,原本在郑风的计划里,郑裕彤可以在连锁超市项目上占49%的股份。1000万在原时空算不了什么,但在这个140平方米商品房才2。5万港元的时代,绝对是一个大手笔。一开始郑裕彤对这个大项目非常热心,想也没想就答应了49%的投资,但郑风后来又提出了列为第三个合作的地产项目,郑裕彤一直看好香港的地产业,于是转而准备把更多的资金投到地产项目中,因此,在连锁超市项目上郑裕彤只准备投入300万港元的资金,所以最后郑裕彤只占该项目30%的股份。

公司起名是大股东的特权,郑风是当仁不让,立马给公司取了一个在原时空很拉风的名字:‘家乐福股份有限公司’,中文标识‘家乐福’,还有一个法语的标识‘Carrefour’意思是‘十字路口’。法国家乐福集团的标识‘Carrefour’第一次出现是1966年,郑风决定把它抢注过来,当然公司运作的形式也一律照搬后世家乐福,反正郑风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商品零售模式。当然,安利的传销郑风是知道的,但安利的运作有点象‘***’模式,不办学习班进行业务学习和思想鼓动是不行的,郑风暂时没有精力去办学习班,也没有相关的‘砖家’和‘叫兽’授课。

现在‘大卖场’、‘量贩店’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当郑风一边回忆,一边把‘家乐福’连锁超市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说出来的时候,郑裕彤还以为这些策划全部是郑风所为,对郑风的感观更上了一层楼,对这个比自己年青十多岁的青年很是欣赏,于是与郑风合作的兴致更高,信心更足,时不时向郑风敬酒夸赞。

而旁听的李显贵在为两位郑先生提供倒酒、布菜服务的同时,心里由衷惊叹:“货品零售业原来还可以这样来做,郑先生太有才了!”李显贵心中暗暗庆幸自己跟了郑先生,意识到自己已经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窘境中走了出来,前程已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当下决心好好表现,将来瞄个更好的前程。

经过一番商讨,两位郑先生最终决定:先采取统一进货渠道、统一装修布置,标准化管理、股份合作的模式寻找合适的合作方,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所有人口密集的区域都布上‘家乐福’的超市网点,同时准备在九龙和香港岛找合适的地皮各筹建一个‘家乐福’大型超市。

在香港‘家乐福’连锁超市运作管理的标准化模式成形成熟后,‘家乐福’连锁超市还将向日本、台湾、韩国、中南亚扩张,然后向欧美发展,直到‘家乐福’连锁超市开遍全世界。

郑风还推荐李显贵兼任家乐富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显贵有些诚惶诚恐,待郑风说到自己有一份‘家乐福’连锁超市项目策划书,只要按策划书实施就行,作为总经理注意把握好细节上的事就成,才知道老板早有成算,便放下了悬着的心。

在原时空研究‘家乐福’、‘沃尔玛’、‘麦得隆’、‘家世客’等超级零售商的资料有的是,到时候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然后归拢归拢,一份‘家乐福’连锁超市项目策划书就成了,对穿越一家来说这真是个小小意思。

在郑风看来‘家乐福’连锁超市的成功是必然,成熟的运作管理模式只是一方面,真正的信心来源则是沟通两个时空的‘虫洞’。

穿越一家可以在‘虫洞’消失前,源源不断地把领先一步的的产品带到这个时空,由‘家乐福’连锁超市独家销售,比如这批货里的半导体收音机、中性笔、一次性打火机、碱性电池和郑风计划建厂生产的磁带录音机、电动剃须刀、黑色和白色家用电器等产品,对顾客肯定有无穷的吸引力。以此同时,穿越一家还将把所有可以申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