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首都来人一(1 / 2)

加入书签

郑风这次来香港探路,也是带有招揽人口任务的,不过原来只是打算招一些船员和机修、电焊、钳工、电工以及建筑等技术工人,‘郑风号’的船长已经被郑风派出去招船员了,招揽技术工人的事则由李显贵负责,今天就会登报招聘。

当然,为了吸引香港的人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招聘的船员和技术工人是合同制的,合同期为一到三年,由应聘都自己选定合同期。合同明确规定:受聘者每年有一次带薪探亲假,假期为20天,南洋林郑兄弟公司负责往返接送,路途时间不计入假期。合同还规定:合同期满后,受聘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去留,如果回香港,南洋林郑兄弟公司负责无条件把受聘者送回香港。

这次招收大陆‘逃港’难民则是搂草打兔子,完全是计划外的事。但既然可以招到基地短缺的人力,郑风也就全力以赴去做,在把招收大陆‘逃港’难民的任务交给庄清华后,又招来李显贵、刘富、李海波研究了一番。

现在港英当局还在为大陆‘逃港’难民头痛呢,对这些香港的额外负担离港,肯定不会拦阻,大陆‘逃港’难民离港问题不大。大家需要考虑的是人口转运中的‘吃、喝、拉、撒、睡’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人员运输的安全,是马虎不得的。‘吃、喝’的问题对于不差钱的郑风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拉、撒、睡’才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杂货船是大通舱,光是舱底安置不了多少人。不过郑风想起后世‘人蛇’偷渡时,‘蛇头’经常是采用集装箱运输‘人蛇’的,这次香港出货后,船上有不少的集装箱可用。

于是郑风就把利用集装箱安置难民的设想告诉了李显贵、刘富、李海波三人,他们三个也觉得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郑风就顺势把‘拉、撒、睡’的任务交给了李显贵、刘富、李海波三人,让他们去细化安置方案,去落实各个环节,自己悠哉游哉找陈悦体验当大哥哥的感觉去了,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郑风已经是乐此不彼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发生一些什么其他的读者乐意看到的事。

也正在此时,被郑风忽悠过的梁威林正赶往火车站接人。昨天,梁威林把郑风到访的事和会谈的内容整理成报告上报给了自己的上级,像他自己预测的一样,上级十分重视,及时上报了首都。

今天一大早,梁威林就接到内地来人的通知,这么神速的应对,足见北京对此事的关注度也不一般。

通知中没有提到来人的任务内容,梁威林心里没有什么底,不能有的放矢地做准备,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把各种可能考虑了一遍,然后才叫上车直奔火车站接人。

内地只来了两个人中年人,一个穿着西服,一个穿着中山装。穿中山装的中年人短发无须,上身像标枪一样挺直,举手投足都非常程式化,一看就是一个职业军人;而穿西服的中年人则梳着大背头,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一张笑脸极有亲和力,应该是个资深涉外人员。

上车后,大家一介绍,果然应了梁威林的猜测,一位是解放军总部某办的徐主任,另一位是从外交部某司的张副司长,来的目的就是拿下这笔买卖,让解放军手里多不二件就手的打狗棒,对付可能攻击共和国的豺狼。

“你说郑风这个人很年轻,靠不靠谱。”到香港新华分社后,二位来客听了梁威林的汇报,张副司长问道。

“是很年轻,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人很精干,说话非常直爽,给我的印象是……矛盾,对!是有些矛盾!”见二位专注地看着自己,梁威林笑了笑,断续道:“一方面待人接物很生涩,像一个刚刚踏上社会的学生;另一方面他的知识面又很广,反应快,对国内、国际的形势了解很深,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又不像一个风刚出校门的学生,反正很矛盾。另外,我派人对他在香港的行踪进行了解。”

什么是了解!就是跟踪监视郑风的行踪,要是郑风知道梁威林用这样特务的手段对待他,脸上的神情一定会很精彩。

“这个郑风是乘一艘与他同名的‘郑风’号5000吨级大船来到香港的,一上岸就直奔香港新华分社而来,目的性很强。另外,他的货物除了准备给我们的电台、化肥和水稻种,其他货物当天就出手了,获利一千一百多万港元。从香港新华分社出去后,又到广州酒家与香港本地的大商人郑裕彤会了面,大概是谈买卖上的事。”对郑风英雄救美的事,梁威林觉得不重要,没有汇报。

张副司长沉吟道:“这么说他应该是一个印度尼西亚大资本家的子女,应该在欧美留过学,这样与他说的南洋华侨自强会的背景就相符了。”

说到大资本家的时候,张副司长的嘴撇了撇,显然是对万恶的资本家的一种轻视,不过张副司长对郑风这个印度尼西亚大资本家的‘狗崽子’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能够被经济实力超强的大家族委以重任的晚辈,应该不会做太不靠谱的事,他来谈的事应该比较可靠。”

“那我们就见一见这个郑风吧!梨子是什么滋味吃了才知道。”徐主任是军人的性格,喜欢直接,还很哲学,是解放军大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