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移民安置(1 / 2)
接待站、穿越一家的指挥中心和郑瑛岛移民安置营地是分开规划建设的,三个地块都建设在郑瑛岛的中轴线上,接待站在郑瑛岛的东部,穿越一家的指挥中心在郑瑛岛的中部,移民安置营地在郑瑛岛的西部,三地相邻地块均相隔300米左右,三地南侧有一条笔直的土路沟通三个地块,并与郑瑛岛西面的临时码头相连。
根据林晓的规划,土路的南方120米将修建一条平行土路的40米宽的临时飞机跑道,这条跑道将贯穿东西礁盘,全长1900米。在位于郑瑛岛礁盘南边沿,长2400米的正式跑道建成前,该临时跑道将是穿越一家的飞行员培训基地。
而郑瑛岛的港口建设将不再像林郑群礁那样在礁盘上挖港池,港口直接采用‘百度百科’歪歪的建港方案,把港池建在郑瑛岛的西侧。
从接待站返回指挥中心后,林晓不管不顾补觉去了,郑风则开着一辆长城皮卡来到了移民安置营地。
移民安置营地18栋彩钢板房呈3排、6行布置,横成排,竖成行,建得非常规整。郑风到来的时候房间分配工作已经完成,人员都进了室内,只在建筑的外廊上还有部分人忙碌。
“老三来了!刚好!你接班,我睡觉去。”同样一夜没有睡觉的姥爷郑勇见郑风到来,简单说了一句,不等郑风开言,便驾车回指挥中心补觉去了。
郑风本想问一问庄清华的宿舍位置,姥爷郑勇的车已经冲了出去,看着远去的车影,摇了摇头,只得把一个青年叫过来带路。
庄清华的宿舍在四排的402栋,位于营地的中间区域。进到壮大清华的房间,一房间的10个人都在忙着归置物品,整理床铺。
“郑先生来啦!”杨魏首先看见郑风,发出一声惊呼。
“郑先生好!”大家都围过来向郑风问候。
“郑先生坐!”
杨魏搬来一把椅子,郑风坐下后,看了一下房间的设施,5张双层床,2张书桌,2把椅子,5个马扎,2把暖瓶,5个不锈钢大杯子,非常简陋。于是道:“由于决定把你们安置在这里的时间有些仓促,这营地是在19个小时内完成了,所以条件比较差,设施也不全,希望大家谅解!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尽管提,我们想办法解决。”
“已经非常好了!”
“这里用的什么都不缺,我们很满意!”
“这样好的铁房子,别说是临时的,一辈子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我都没有意见!”
“郑先生!这临时房就有这样好,那正式的房子得好到那个样子?我想都不敢想!”
郑风在船上的时候已经有过特别的说明,原本大家都做了很坏的准备,没想到,到了郑瑛岛后,才发现实际条件比自己想象的好得多,所以心里都很满意,见郑风问起纷纷表示满意。
庄清华对临时营地也很满意,在另一把椅子上坐下,笑嘻嘻道:“没有想到你们一夜之间就能建起这么好的营地,比我们部队的正规营房也不差,设施也非常齐全,你们的人真了不起!”
“这那里是人了不起,这是机械化、工业化的力量。”知道在坐的没有这个概念,郑风本着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解释道:“你们别看营地占的场地比较大,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一上,一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而这个彩钢板临时房是装配式的,所有的构件都是在工厂里生产好的,运到这里就剩下一个组装活,只要人手够,这里的18栋房子可以同时组装,也就是二三个小时的事。昨天我们安排了四百来人上岛,临时港口、道路、营地和发供电一起上,用在营地建设的人也就是百人左右,如果没有大量的机械和工厂化生产的构件,19个小时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听了郑风的介绍,杨魏很惊奇,感慨道:“这么大的工程量,不到一天就干完了,机械化、工业化真厉害。”
杨魏靠得郑风很近,郑风在他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然后道:“正是因为机械化、工业化的效率高,所以我们华侨自强会非常重视各行各业的机械化、工业化,以后还要实现自动化,就是我们的军队也将以实现机械化为目标。”
“解放军摩托化都实现不了,你们要搞军队机械化,那得多少钱!”江山虽然粗,但怎么也是解放军的连级干部,见识自然和其他人不一样,对军队机械化还是有些概念的。
“钱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人才才是关键。”有时空‘虫洞’做依靠,对穿越一家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人以及人才才是穿越一家的短板,于是道:“所以你们要想在南洋华侨自强会站住脚、有发展,就必须要有文化知识。”
“那我们读书少咋办?”郑风的话,屋子里的10个逃港难民都听得真真的,好几个人自己一衡量,便没有了底气。
“从现在起——学!”郑风来找庄清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投靠穿越一家人员的素质,聊了这么多也就是为了把大家的思想引到这外目标上来,于是道:“我们要办夜校,你们参加不参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