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最好的飞机歼-7(1 / 2)
“大家说得都正确,综合大家的看法,我们就可以看出……”见大家发表的意见差不多了,徐接过话语权,这是大陆的传统,叫做总结性发言,第一句都是总结性的,然后才是他的观点:“……南洋华侨自强会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林郑群礁基地建设的钢筋、水泥、砂石等建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而且这些建材,包括建设用的一砖一瓦,哪怕是一根钉子都是从千里以外运过来的,不说这些物资的购置资金,光运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家都是看现象,徐主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难怪他能当领导,只是他还是被穿越一家牵着鼻子走,不过这也不能怪他看问题武断,谁能知道穿越一家是怪胎,背后有时空‘虫洞’做后阵。
“……另外,今天我们考察的飞机,歼-7、歼轰-7和歼-8三种型号的飞机,歼-7是单发歼击机,歼-8是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机,而歼轰-7则是双发战斗轰炸机,三种飞机是高低空配制、战斗轰炸搭配的系列飞机,这不是一个南洋华侨的一个团体能做到的,在香港时郑风曾经提到,南洋华侨自强会不但有南洋华侨的支持,还有欧美华侨的支持,从今天考察的情况看,郑风说的应该是事实,而且他们背后的势力比我们想象的大。老葛,你试飞了歼-7,也进了歼轰-7和歼-8的座舱,你评判一下这三种飞机的技术水平。”
“是!”葛文墉习惯性地站了起来,徐主任挥手让我坐下,葛文墉坐得笔直,但眼中流露出的光芒表露出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我试飞的歼-7飞机和我以前飞过的飞机,包括6月1号试飞过的F-86F30型战斗机以及我们即将装备的歼-6,还有我们正在仿制的米21,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飞机,歼-7飞机不仅动力足,速度快,飞机上装备的平视显示器眯还可以把仪表参数投影到飞行员的正前方的玻璃上,飞行员几乎不用改变眼睛焦距,即可方便的随时察看飞行参数,比如行高度,飞行速度,航向,垂直速率变化,飞机倾斜角度等,而且参数都是是文字和数字,使飞行员不再需要一心二用交替观察舱外目标和舱内仪表,从而避免导致反应迟缓、操作失误,有利于飞行员抓住瞬间即逝的战机……”
“那仪表上的参数是怎么变成文字和数字的呢?”一个飞行员问道,这个飞行员听过原时空飞行员的简单介绍,但不知道参数会变成文字和数字。
葛文墉答道:“我在飞行中看到的参数确实是文字和数字,我问过高教官,高教官说参数是经过计算机处理成文字和数字的。”
“什么是计算机?”那个飞行员更糊涂了。
对这个问题葛文墉不比他强,也没有计算机的概念,只能向专家求助。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而且中国内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正在研制中,专家当然知道电子计算机,只是要用飞行员能听懂的词汇供述出来还不是那么容易,五个专家交流了一下,最后黄志千道:“计算机就是可以处理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比如说高级一点的自动控制就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
听过专家的解释,葛文墉不管大家明不明白,继续道:“飞机上还装备了目标瞄准计算机,我在试飞的时候发现瞄准目标后,平视显示器就出现了目标的距离等参数,可以帮助飞行员锁定目标发射导弹,用机炮攻击时,平视显示器上还能显示机炮的弹道参数,飞行员可以根据参数选择击发时机。听高一航介绍,飞机上还有一台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无线电通讯保密电台……”
“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听完葛文墉的汇报,黄志千感慨道。
本时空平视显示器才刚刚起步,直到70年代中期才普遍使用,歼-7上装备的多种计算机更是如此,原时空落后的歼-7B绝对是最好的飞机之一,但从电子设备来讲,则绝对是最先进的飞机。
听了黄志千的评价,既惊讶又兴奋,想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你说歼-7是全世界最好的飞机?”
黄志千回应道:“我不敢打包票说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飞机,但目前全世界各国现役飞机在综合性能上没有比得过歼-7的。”
“真是没有想到!”听了黄志千的话,徐主任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下跳了起来,离开了沙发,在客厅里走了起来,嘴中喃喃道:“真没有想到!这帮华侨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下美帝、苏修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