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再上太平岛(1 / 2)

加入书签

郑瑛岛距离太平岛约40海里,林南洋、郑拂准备的杂货船需要航行约3个小时,往返需要6个多小时。让庄清华、叶鹏随行有保证安全的因素,但更多是为了利用这个时间给两人交底。

移民吴起岛是穿越一家与印度尼西亚土著的第一次斗争,斗争的方式穿越一家选择的是地下斗争,这是由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的,是穿越一家前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既然是秘密战线,那么这次行动就必须做得隐密,绝不能闹出大的动静。

“叶队长看了我的信吗?”林南洋等登上在郑瑛岛西侧临时码头等待的杂货船后,林南洋、郑拂立即把庄清华、叶鹏召集到船长室谈话。

信是庄清华返回营地时带给叶鹏的,信中有对叶鹏的任命和这次行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对叶鹏来说,这是华侨自强会高层对自己上岛以来表现的认可和信任,也意味着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有一种天上掉下馅饼的惊喜。

这次委员长出行点名要自己随行,更是让他更加感到荣耀,心里也是不断给自己鼓劲,暗示自己一定要干出个样来,来报答委员长的知遇之恩。

而现在委员长一开口就和蔼地问自己,这让他更是受宠若惊,连忙立正回复道:“报告委员长!职部已经熟悉了信中内容,一定严格按照委员长信中的方略和要求,服从庄总指挥的领导,拼尽合力把这次任务完成好!不成功便成仁!委员长就等着先遣队的好消息吧!”

“把‘不成功便成仁’这句承诺去掉,以后再也不准用这个词。”这句词在林南洋看来是蒋委员长的专利,蒋委员长的下场可不怎么好,林委员长虽然不信邪,但还是挺忌讳的。

“是!”叶鹏又是一个立正。

“坐下吧!这是小场合的私下交流,不要这样正式和拘谨。”林南洋示意叶鹏和庄清华坐下,然后道:“‘不成功便成仁’听取来好像是下定了决心的意思,实际上是对自己信心不足!如果‘不成功’已经成了事实,那么‘成仁’又有何用呢?实际上‘不成功便成仁’是一种自我解脱和逃避,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是成大事的表现!是男人的话,遇到‘不成功’的事,就应该向越王勾践学习,卧薪尝胆,寻机再起!”

叶鹏又站起来,激动道:“承蒙委员长教诲,叶鹏今后的词典里再也不会有‘不成功’这个词!做任何事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好!就得有这股韧劲!”林南洋很满意地朝叶鹏点了点头,示意叶鹏坐下,又道:“不过这次行动事关重大,不容有失,你们一定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你们说一下:这次行动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保密!”林南洋事先对庄清华有过交待,在给叶鹏的信中也说得明白,二人的回答自然是标准答案。

“我们南洋华侨自治会要在1965年前,悄无声息地向吴起岛移民10万以上的华人人口,这样大规模的移民,保密起来确实很困难!不过从印度尼西亚的国内情况来看,现在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正在争权,其他派别也是寸步不让,各派都都把精力放在内战上,所以像吴起岛这样的偏远地带,他们都顾不上,这就给了我们有机可趁的机会。”

林南洋着伸手做了一个抢的动作,笑道:“我们现在急着出手,就是要抢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另外从庄总指挥对吴起岛的考察结果来看,吴起岛上的居民非常少,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有非常多的无人迹的地域安置我们的移民。而吴起岛上的绝大部分居民都是华人,只要把他们团结起来,他们就可以成为我们移民的可靠掩护,所以团结他们是你们的这次的重要任务之一。”

“叶队长!”林南洋看向看着叶鹏道:“你是土生土长的印度尼西亚华侨,又是客家人,团结岛上原住居民的任务就交给你!”

“是!保证完成任务!”叶鹏这次没有站起来,但声音未完是非常饱满。

林南洋朝郑拂做了一个手势,郑拂把一张地图展开,林南洋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道:“移民吴起岛的移民90%是来自大陆中国各地,10%左右来自南洋华侨,为保密起见,南洋华侨加大陆南方沿海一带的移民安置在岛的边沿,来自大陆中国的其他移民则安置在岛的纵深无人地带……”

林南洋原本在信中对这次任务已经交待得非常清楚,但林南洋还是不放心,还是挤出时间做这么一次面谈,啰啰嗦嗦又交待了一大通话,才把话语权给了郑拂。

“这次先遣的任务就是在丹绒海滩的南侧构筑临时码头,并在临时码头和吴起山的北面各建一个临时基地,并完成两个基地之间的简易公路。这不是凭人力就能完成的,必须依靠机械的力量来完成,先遣队有100个队员是从工程船和机械培训技校各选出来的,但大家的培训时间才二十来天,技术不过硬,因此自强会执委决定派12名教员随行。这些教员年纪都比较大,而且都涉及过南洋华侨自强会绝密工程,你们一方面要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要务必保护好他们的安全,绝对不能让他们有意外,如果你们……”

穿越一家的‘夕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