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将军澳工业城(1 / 3)

加入书签

昨天晚上同香港三合会大佬们的摊牌非常顺利,一大早又同中华兄弟实业集团的大佬李嘉诚、郑裕彤、郭德胜、李兆基、冯景禧、何善衡等六大神谈成了一笔大买卖,给今天的郑风带来了好心情,站在观塘工业区的一栋工业大厦的天台上,觉得眼前的天空都比平时都要高、都要蓝。

其实现在已经是9月了,夏去秋来,秋高气爽,原本就应该是郑风看到的天高云淡、天蓝一片的感受,只有三少现在心情奇好,自作多情,硬把自然美景为己而生罢了!

“三少!你准备把南洋兄弟集团工业园建在那个位置?”

“我看观塘工业区西边的一大块地不错,三少可以考虑一下!”

“西边那有东边好,工业区东一直到茶果岭山脚这一块地才好呢,依山傍水!”

“我看还是把剩下的地都拿下来好!”

陪着郑风说话的是中华兄弟实业集团的大佬李嘉诚、郑裕彤、郭德胜、李兆基、冯景禧、何善衡等六大神,他们今天的心情也大好,缘由是郑风对给了他们一手的大买卖。

穿越一家原本打算在南洋白手建国,考虑到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样样都得有,所以把自己能在原时空海南、湛江、北海地区能找到的工业、加工业设备设,不管是一手的还是二手的,只要是比原时空先进一些的都给本时空搬来了一些,这些拟建的产业涉及到矿山开采、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印刷包装业、家电制造业和机械制造、制药业、等十几个门类,打算在建国时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满足自家国民的需要,并能出口创汇。

但由于时空‘虫洞’提前消失,穿越一家的对发展的思路做了调整,原为立国后准备用来创汇的各门类工业设备都要利用起来实现赢利,所以郑风这次来香港创办大小企业就有62家,都够建成一个大工业城了。

一次性筹划如此多的企业建设,确实是一件复杂而操心的事,郑风为之烦心、头痛,一衡量就把纺织业、服装鞋帽玩具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的动作交给中华兄弟实业集团。

仅是橡胶制品业就有胶板、管、带的制造、橡胶零件制造、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橡胶靴鞋制造等工厂,塑料制品业也有类似的规模,更不用说分工更细的纺织业和服装鞋帽制造业了,大大小小能建37家公司的机器设备,还都是先用设备赢利付款的好事,把六位大神喜得嘴都咧到耳根了。

郑风来以前做足了功课,对原时空观塘工业区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虽然场地刚刚平整出来,郑风也能把现状与脑袋中的地图对就起来。

站在工业大厦的天台上可以看到整个观塘工业区的全景,其南部刚刚完成堤岸的砌筑和填海工程,目前还处在开发的前期,只开发了鸿图道以北、骏业街以东的一小块,面积也就是400*400左右,敬业街以东、鸿图道以南和骏业街以西部分都是待开发区域,视线所及有一种很荒凉的感觉。

原时空大陆政府的工业园动辄就是十几平方公里,乡镇级的工业区也有几平方公里的规模,这观塘工业区的总面积也就0。8平方公里左右,这港英政府也太抠门了,难怪原时空香港没有剩下什么产业!

六位大神现在正处于兴奋期,话多、乱出主意,但郑风也不得不应付,巡视了一圈后,郑风摇了摇头道:“这观塘工业区本来就不大,又用去了四分之一左右,剩下的部分也就是半平方公里左右,你们中华兄弟也要建厂区,剩下的土地连安排一家我们南洋兄弟的一家大型生产基地都不够,还是你们中华兄弟借这个机会都拿下来吧!”

李兆基道:“地小没有关系,向空中发展不就成了!”

李兆基是新鸿基是工业楼宇的先行者,目前香港工业山寨式工厂占了9成,这种少用机器多用人的劳动密集型工厂非常适合工业楼宇模式。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原时空的新鸿基才发了大财,称霸于工业楼宇市场,与称霸于住宅楼宇市场的霍英东的立信置业交相辉映,但李兆基的这个经验用到郑风规划的大工业生产基地就不适合了。

于是郑风笑着解释道:“能上楼的企业我都交给你们中华兄弟了,剩下的都是大机器生产,进不了楼!”

由于时空‘虫洞’的进入原时空总是回到第一次进入本时空时的时间,所以从原时空得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轻易重复得到,穿越一家准备的生产设备也不例外,穿越一家都重复准备了不少,这次郑风准备启用大多数门类的生产设备,并按照建设的规模和进程逐步上设备,最终还将留一部分南洋立国后的国内使用。

对于这一次的建厂的总体安排,除了拿出同中华兄弟合作的机器设备,郑风还准备把手头上的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机器设备拿一部分到大陆去试一试。

郑风查过资料,1963年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GDP分别是96美元、167美元和577。35美元,中国大陆的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