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与美国媾和建议(2 / 3)
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郑风相信蝴蝶效应,所以他非常想让原时空的文革不在本时空重演,所以他一值在加强与大陆政府的联系和合作,并为促成合作和更好地合作做了一些准备,包括投其所好。
因为知道本时空的官员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教条主义,引经据典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郑风一有时间就会去研究一些马克思主义、毛主席思想,也说是有了明确的目的,在原时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东西,现在的郑风却能记住不少原句。
这些东西确实给郑风带来了不少的帮助,比如现在,陶铸就因为郑风的引经据典而对郑风更加的欣赏,于是迫切问道:“那你搞蛇口出口加工特区的具体打算是什么?”
郑风回应道:“我觉得祖国大陆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站起来的,国家人口多、文化教育不普及,人口的素质不高,科学技术人才缺乏,工业底子薄,建国后虽然基本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用一穷二白来概括祖国大陆的现状。”
陶铸插言道:“这一点我很认同,从这方面看,郑先生是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有相当研究的,所以我很期待郑先生的建议。”
要指出别人身上的污点,还要让人接受,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说事实的时候,先声明这污点的形成与他没关系。
郑风的小伎俩得逞,心里也和陶铸一样的高兴,笑了笑,继续道:“在这种情况下,祖国大陆完全独立自主、关起门来是搞四个现代化肯定不是一个可取的办法,所以我认为祖国大陆必须打开国门,走出去看看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弄清我们与现代化的差距有多大,以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然后再有的放矢的迎头赶上。为了加快我们的发展,我们还应该采取鲁迅说的拿来主义,积极引进西方发展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郑风想通过透露原时空的成功经验来影响眼前这个三年后的大陆第四号人物,陶铸却被郑风的天马行空的思维所吸引,于是两人走一路谈一路,直到来到山顶才暂停了交流。
此时已是中午12点半,陶铸让人拿出准备好的干粮和水壶,想就付一下肚子后再一览特区的地貌,但资本家郑风、林清兄弟却不想放过这个野炊的好机会,刚才下船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只留下1个跟班看船,让于海和袁飞、刘明杰抱着野炊用具和装着各类海鲜串、肉类串、蔬菜串的冰镇泡沫箱跟在队伍的后面。
见到郑风、林清准备充分,陶铸便让人收起了干粮,然后又拉着郑风谈开了:“你刚才谈到打开国门的问题,其实这是美帝对我国采取封锁、孤立政策造成的,不是我们想打开国门,国门就能开了,这是双方的问题。”
听陶铸这么说,郑风马上想到了乒乓外交,不由得嘴角上弯露出了笑意。
郑风的神情变幻被陶铸看在眼里,于是笑问:“你觉得不是这样吗?”
郑风回应道:“封锁、孤立政策只是美帝背后目的的一个手段,所以我们要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对祖国大陆采取封锁、孤立政策。在我看来祖国大陆没有强大到能让美国忌惮的地步,美国还要这么做是因为两点:一是因为冷战,美国为首的西方阵容对敌对的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容采取的封锁、孤立政策是必然的,而中国大陆是社会主义的一员,所以受到连累;二是因为祖国大陆的革命输出,也就是祖国常说的支援亚非拉革命,这对美帝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所以采取封锁、孤立政策也是必然的结果。从这两点来说,发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更多应该是祖国大陆的外交政策。”
“我不能认同郑先生的判断!”郑风的话一停,陶铸就提出了异议:“美帝对我国的封锁、孤立政策主要是限制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企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权,这是阶级斗争所决定的,是不可调和。”
郑风笑问:“请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为什么会与社会主义的苏联合作呢?”
“那是因为美帝为首的西方有一个更大的敌人——德国法西斯!”陶铸回应道。
“那这就说明美帝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美国就会把阶级利益暂时放到一边的,这个观点陶书记是否认同?”郑风又笑着问。
“你是说我们退出社会主义阵容?利用美苏的对立来获得美国的支持?”陶铸这个级别是官员那能听不郑风的意思。
郑风道:“苏联已经变修了,自苏联撕毁经济、军事合同、撤退全部专家开始,中苏两党已经走向全面分裂,现在两国又在搞论战,这就意味着中苏关系已经走到头了,而且不可逆转,祖国大陆脱不脱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还有什么退出不退出的问题吗?”
陶铸苦笑了一下,不做辩解。
郑风把陶铸的这个状况当作了默认,于是又道:“美苏关系在五十年代中期有缓和,但自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后,两个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已经到了极致,此时祖国大陆如果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美国一定非常乐意打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