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移民(2 / 3)

加入书签

比49。

一次就来了这么多人,郑拂是焦头烂额,但林长富、郑勇却喜出往外。由原时空人员组织的渔业队,每天在南海作业,经常会与日本和台湾的渔船相遇,随时都有可能被原时空的工人发展穿越的秘密,所以林长富、郑勇每次出海都是提心吊胆。

现在得知郑拂弄来了6000多难民,林长富、郑勇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难民代替原时空的工人,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林长富就与林晓、郑风一起来到肖良群岛。

林晓过来也是有目的的,穿越组已经实现了四次往返穿越,每一次穿越的物资量都会增加二三成左右,目前第四次的建材运输量已经达到3万吨。

按林南洋的说法,穿越组已经把物资的筹集范围扩大到了广西沿海和湛江区域,由于装船和运输都需要时间,建材筹集的范围不可能再广大,只能在现有的范围挖潜力,预计最终的建材租住量将稳定在3。6万吨左右,各型水泥船26艘。

有了这些建材打底,林晓的腰杆子马上就粗了起来,开始惦记着把郑勇岛的建设方法搬到肖杨群礁基地的建设上来。这次听说肖良群岛来了6000多难民,也连忙赶过来商量启动肖杨群礁建设的事。

郑风的到来则是赶巧,今天是6月8日,刚好是时空虫洞开启之日,郑风是受命与留守组联络工作的,没诚想刚好遇到这个移民盛会,就与林长富、林晓一起过来了。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设计项目组,这个设计项目组的应林晓的要求拐骗来的,负责人是林晓曾经的师父。林晓毕业后,在这个设计项目组所在的设计院工作了现年半,带他的就是设计院的副院长李平山和李平山的爱人杨兰,也就是这设计项目组的负责人。

都在七十左右的年纪,两位都是从事建筑工程的专家,两人退休前都在军队工作,都是南海舰队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主要是从事军队港口码头和营房设计工作,其中李平山搞建筑、杨兰做结构。

李平山、杨兰夫妇在事业上是工作上的搭档,生活上则是和谐的伴旅,但不知是生理上有问题,还是思想新潮,两人是老一代的丁克族,无子女,无牵挂。两人退休后也不甘寂寞,被返聘到这家设计院做设计师。

这次被林晓点名拐过来,一方面是林晓对自己的师母有感情,想为这对无儿无女老人提供一个安享晚年的好环境;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自己的师父师母无儿无女,穿越到本时空可以不少出力,但不会对穿越一家在本时空的事业构成不得影响。

事实上他的这个考虑是正确的,自利派的林南洋了解到李平山、杨兰夫妇的情况后,马上同意了林晓要把他们留在本时空的意见,并当众提议:为了加快穿越一家在本时空的发展,可以高薪招聘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专家或老技工来本时间工作,可以不遣返,穿越一家为他们养老送终。

林南洋的这一提议马上得到了穿越小组全体的同意,并命名为‘夕阳红计划’,这也是郑风这一次要协调的工作之一,如果留守组也同意,‘夕阳红计划’就将开始全面启动。这对穿越一家在本时空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会给原时空老人的家庭带来短暂的悲痛,但老人离开自己的亲人是早晚的事,所以对自认为是本时空南洋华人救世主的穿越一家来说,在情感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内疚心理。

“大豆!你真可以啊!居然有撒豆成兵的本事,一把撒下去就是6000多人,太牛了!”

穿越一家目前已经在南沙建立起了无线电通信网,郑拂接到林长富等要来肖良群岛的信息,算好时间来到码头迎接,没想到第一个跑下船与自己打招呼的会是郑风,于是疑惑地问了一句:“三豆怎么也来了?有什么大事吗?”

“大事没有,但不大不小的事有一大堆要和大家通气,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我们还是回家慢慢说吧!”郑风回应道。

“大豆!我师父李高工、师母杨高工。”随后下船的是一帮人,林晓首先上前介绍自己的师父、师母。

听林晓这么介绍,郑拂愣了一下,疑惑地看了林晓一眼,然后笑着行鞠躬礼,然后才道:“郑拂!请李老、杨老多关照。”

“你就是四小豆里的大豆!”李平山笑着打量了一下郑拂,然后点头道:“飞行员就是不一样,威武!”

大家客气了一番,林晓把郑拂叫到了一边,轻声道:“我师父的事等下三豆会告诉你!我打算启动肖杨群礁的建设,今天请师父和他的同事过来是勘察肖杨群礁的地质情况,可能要在这里留几天,有事已经再说,我现在得陪他们去勘察,晚上见!”

林晓和勘察设计人员走后,林晓陪着林长富、郑风一起往家走,路过难民安置地的时候,发现几千人在那里整队,人声鼎沸,很是热闹,于是林长富向郑拂问道:“这是干什么?”

郑拂道:“我学的是生产建设兵团的路子,对这些难民采取的是军事化管理。4400名15到59岁的难民,男女基本各一半,我准备按年龄把他们分成男女各三个营,他们现在是在组建各营组织。”

“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