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争议(1 / 2)
皇商竞招持续了五天,在经过你死我活、各显神通的争夺后,终于落下了帷幕。成为本届皇商的共有六家,除了金陵的赵家、沈家、谢家,还有扬州南宫家、苏州慕容家和来自两广岭南的雷家。
沈家主要采办朝廷所需日常杂物和用度,谢家负责皇银内帑,南宫家为朝廷提供所需各类兵器,慕容家主供粮食和部分药材,雷家则负责土木建材以及各类时玩古董等奇珍异巧。实际上,这个单子跟上届并没有大的变化,唯一让人觉得诧异的是,原本只负责供应布匹绫罗绸缎的赵家,这次在竟然兵器督造和供应上分了一杯羹。
金陵城对此有许多版本的谣传,譬如赵家与南宫家合谋,南宫家逐渐失宠、下届将被挤出等等,但临末总会表达一番对赵家的羡慕嫉妒恨诸多复杂的情感,毕竟赵家之前在金陵并没有多大的名气,而突然之间成为采办俩行业的皇商,确实让人为之侧目。
了解内情的人自然不会这么想,在他们看来,这表面的花团锦簇之下,倚伏着的是会让赵家陷入万劫不复的丧钟。
随后赵轩成为三皇子伴读的消息也很快传播开来,随着消息的充分发酵,经过短暂的迷惑后的众人,终于恍然释然。怪不得,怪不得能够在兵器皇商上分一杯羹,怪不得敢与兵部尚书斗,原来是抱住了皇家的大腿。
于是,有好事者翻出了赵家之前的一些事,那些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事,如今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有一些具备先见之明的人则得意洋洋地炫耀着——当初我早就说赵家没那么简单,你看被我说中了吧?一边说,一边收获着众人敬佩的目光。
金陵城的人们纷纷叹息,感慨着这件事再次证明,在楚国,奇迹发生在毫无背景的平头百姓身上永远只是个梦想。
短短几日,市井流传着各类传言,赵家成了金陵城风头最劲的家族,赵文安也成了风头浪尖的人物。梦回庄园又一次热闹起来,门前车水马龙,宾客络绎不绝,欢歌笑语通宵达旦。
拜会,答谢,宴请,赵文安忙得不可开交,酒楼,茶楼,青楼,夜总会,KTV,都留下了他辛勤操劳的身影。
朝堂上也发生一次不大不小的争论。兵器皇商的名单公布之后的第一次朝会上,有官员上书弹劾兵部尚书李纲,称赵家之所能成一鸣惊人地成为兵器皇商,纯粹是李纲营私舞弊所致,肯定是收了好处,要不然不会选择名不见经传的赵家。
话音刚落,又有官员弹劾李纲操纵兵器皇商竞招,称李纲之所以选中赵家是因为他想报复。这名官员把之前李纲与赵家的矛盾翻了出来,并列举了能够致赵家于死地的八种可能手段,呼吁彻查到底。
这两份奏疏虽然提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可能,却都是弹劾李纲。而对着众人议论纷纷的混乱局面,李纲一直站在那里波澜不惊,连一句反驳的话都没有。
面对这么多大臣的慷慨激愤和李纲的沉默,楚帝有些生气地道:“李纲,你做何解释?”
这回李纲说话了,他出列不软不硬地道:“皇上,君使臣以礼!臣官至尚书,天子何无故呼名乎?”
意思就是,君使唤臣也得依据礼数,何况我已经官至尚书,皇上怎么能直呼我的名字?
这番回话不但没有回答问题,还愣生生地把楚帝给顶了回去。众大臣虽然惊讶,却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在楚国,直呼别人的名字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即便你是皇上,也不能侮辱臣子的人格。
楚帝愣了一下,有些尴尬,不明白李纲为何拒绝了自己的一番回护之意,于是只好挥手让都察院调查此事。
对于让赵轩做三皇子熊安的伴读一事,大学士杨续首先跳起来反对:“此事没有经过内阁商议就下旨,于礼制不合,皇上应该即刻撤销旨意!”
楚帝一开始还耐心地解释道:“此非国家大事,更何况六科也无人反对,旨意已经下了就不要收回了,可以先观察一阵子,如果赵轩实在不称职,到时候再换掉也不迟嘛。”
杨续固执地道:“天家无私事,既然也是朝廷之事,怎么能说不是国家大事?既是国家大事,怎么能不合礼制?”
楚帝终于不耐烦地道:“我给儿子请个书童还得经过批准吗?你儿子请书童的时候怎么不让我批准?这是我们家的私事,大学士就不要管了。”
没想到杨续拧巴起来,十头牛也拉不回,他一听楚帝这话,立马颤巍巍地跪倒倒在地泣道:“臣年耆乞退。”
那意思是既然这样,看来是嫌我年龄大了,那干脆让我退休回家吧。说白了就是既然你不听人劝,那老子就不干了,下野了。
楚帝虽然在气头上,可是还没到气得发昏的地步,自然不允许,于是再三挽留,说大学士你是朝中重臣,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你走了朝廷怎么办呀。
楚帝言辞恳切,心诚意足,杨续这才勉强收回下野的话,同意再为朝廷奉献几年。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赵轩为伴读之事没人再傻了吧唧地提起,就这么模糊过去了。
对于刚刚有了正式职业的赵轩来说,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