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对子,政体之辩(2 / 3)

加入书签

个下联,比那个什么‘烽滞镇坪棺’也强了许多!”

众人一听顿时群情激昂,楚国的文坛什么时候轮到燕国蛮子指手画脚了?

“划出道来吧……”众人嚷嚷着。

又来?赵轩实在是烦了这些所谓文人之间的把戏,尼玛,对来对去花来蕊去的有个啥劲呀,大好的青春留着做什么不好。

不过这个江南雁可是拿自己打的头,然后抛砖引玉打倒楚国文坛,自己出头比较合适,可以让众人进退自如,再说自己也不见得会输,毕竟哥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

望着江南雁目空一切的样子,赵轩决定先出手。

“在下赵轩,金陵人氏,六岁过院试,人送外号‘对穿肠’!当然楚国之内,六岁即为生员者多如牛毛,江兄可有功名在身?”赵轩问道。

“江南雁,幽州人氏,说来也是巧了,燕国十八省人送在下外号‘对断肠’,江湖漂泊,视功名如浮云。”

“承让!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赵轩嘲笑道。

“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江南雁毫不在意地道,“我来: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晶字三个日,时将无日思有日,日日日,日你三万六千日!”

众人哈哈大笑加淫笑,江南雁眼中闪过一道厉色。

终于生气了,尼玛,看你不动如山屌了吧唧地还以为你不会生气呢,既然会,那再给你浇点油。

“再来:二猿断木深山中,老猴子也敢对锯?”

众人又笑。

江南雁很快回道:“一驹陷足污泥内,小畜生怎能出蹄?”

赵轩一愣,尼玛,行啊,还是个战士哪。看来得速战速决了。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

“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称雄,逐鹿中原,百年风雨,当归燕一统!”

“熊李段刘孔陈张,十国鼎立,称霸天下,卅载离乱,独活楚一家!”

……

两人你来我往大战几十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负,都有些倦了。

江南雁道:“诗词曲赋乃是小道,与国事无益。我游遍楚国,见楚人不是玩弄些诗词歌赋,就是人人拼命搂钱,然后醉生梦死,无人关心国事……反观我大燕,境内万众一心,人人以献身国事为荣,吾皇圣旨所至,无不一呼百应,如臂使指,若有不从,千万个人头落地也在所不惜,故而无所不克!”

“这便是我大楚与燕国的根本区别了。”赵轩叹道,“我大楚上下,无不以民为本,皇上为君之道,首要心存百姓,以百姓之心为心,秉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祖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百姓各安其业,各逐其好,所以大楚各业才能如此兴旺发达,为诸国之翘楚!”

“哼!地利而已,倘使大燕在此,昌盛必然更过之!百姓愚昧无知,唯有在上位者高屋建瓴,使上下宛如一体,集中全部力量,才能成就大业,而百姓为之赴死乃是其莫大的荣耀!听闻楚国有内阁和给事中之职,且都有封驳圣旨之权,实在是可笑,皇权天授,又岂容臣子反对?若臣子总是封驳,那皇权威严何在?如何集中力量办大事?又何谈国运昌盛?”

“按照江先生的说法,权力必须集中于皇上一人手中,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朝务千头万绪,若无内阁百司筹谋商议,而独断于一人,即便十事有一事错误,日积月累之下必谬以千里,如此不亡更待何时?我楚国皇上和官员各有所司,且配合提醒相得益彰,自然能保持国家稳定繁荣……”

“燕国的百姓在燕皇高压之下,不知不觉成了沉默的好人,造成了燕国稳定的假象!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百姓居无所饥无食寒无衣时,必会揭竿而起,到时一呼百应,燎原之势顿成!即便燕军强大,最终剿抚全部叛乱,国力势必遭受重创,此时你还能高谈皇权威严吗?还能阔论国运昌盛吗?”

“我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楚国把百姓当人……一个国家,如果毫不在意它的百姓,还让百姓为它赴死,这样的国家存在的意义何在?就让它灭亡好了……”

“大胆!”江南雁一声断喝,看了赵轩会儿后,稳了稳情绪道,“按你所说,楚国如此爱民,那应该是国泰民安才是,可为何我一路所见流民遍地,饿殍千里?”

赵轩哧然一笑:“江先生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一国一地,乃至一家一户,能力各有不同,时运、性情也都各有差异,加之天灾人祸,致使贫富不均实属再正常不过,况且我楚国正在缩小这些差距,并配有养济院、漏泽园等各种帮扶之举,假以时日必将使民更富国更安……”

“而燕国对此种事绝无解决办法,在燕国,一切资源和财富的分配都按照权力大小,皇上占据国内大部分财富,其余宗室、官员次之,百姓则身无长物,青黄不接,这才是真正的赤贫千里!”

“大燕政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