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太子有请(2 / 2)

加入书签

务必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同时提醒异国人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燕国民风虽然彪悍,却显然已经被严重阉割。开始士子和一些官员们还愤慨鼓噪了一番,等缇骑的调查结论一出,绝大部分人都收了声,觉得再为一个异国人出头感觉有点怪怪的,于是这件事就迅速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后来此事传到楚国后,却引起了一番大大的骚动。楚国士子本就擅于参与政事,赵轩成为孔小二关门弟子后,他们觉得是读书人和楚国大大的荣耀,个个都兴奋异常,没多久却听到赵轩在燕国遇刺的消息,于是乎,原本激烈的兴奋情绪迅速转化成了激烈的愤慨。

于是他们上书的上书,抨击的抨击,并督促楚国对燕国发了照会,着实折腾了一番。燕国七公主李承婉的鸾驾一进楚国边境,便被一群士子围了起来,幸亏熊安早有防备,派出一队边军维持秩序,才顺利地把李承婉接进楚国,然后又亲自护送到金陵。

不久之后,齐国国君也对燕国发了照会,表达了强烈的谴责,保留进一步采取措施的权利。

下午的时候,太子李承乾派人传话,说他闻得此事深感震惊,特请他去太子府一趟,当面表达一下安慰之意,为保证他的安全,还特意派出了一队百人的太子府侍卫。

太子有请,当然要给面子。赵轩在太子侍卫的护送下,顺便去了一趟案发现场。站在不远处,发现十几支长矛早已不见,地面被扎出的窟窿也没了踪影,甚至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有过窟窿。墙上当初被两人撞出的大洞也不见了,看上去完好无损……整个现场,再也看不出曾经有高手打斗过的痕迹。

赵轩不得不佩服缇骑的专业和效率。

“昨夜孤初见启元,心下甚觉有缘,本想与你好好畅谈一番,可惜你却有事而不得遂愿,又想着过几日请你过府一叙,未曾想竟然出了此等事??孤身为储君,却使孔先生弟子在燕国有此遭遇,甚是有愧啊……”

一阵寒暄之后,李承乾微微叹息着道。

“多谢太子殿下看重。”赵轩略略欠身道,“昨日经筵大儒云集,纵横阔论,让人十分震撼,在下深受启发,也受益匪浅,若非有急事,定是要好好学究一番的。”

李承乾见他只谈论经筵之事,绝口不提其他,点点头道:“启元的学问孤是很佩服的,以后自然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你身上无碍吧?”

赵轩微微笑道:“谢太子殿下关心,在下没什么大碍,缇骑不是已经调查清楚了吗,太子殿下没有收到消息?”

李承乾也是一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启元是当事人,当然对事情最清楚了??哦,你没事孤就放心了。”

这话一出,赵轩就知道李承乾并不太相信缇骑的调查结论。那么他这样追查,仅仅是因为此事落了太子的颜面,还是他跟缇骑有什么矛盾而想借题发挥呢?

“其实缇骑的报告也有不尽之处……”

“哦?”李承乾脸上迅速闪过一丝惊喜之色,“启元此话何意?”

赵轩摇头叹息道:“在下不过是一楚国士子,蒙孔先生看重而略有薄名,未曾想到了燕国却是步步惊心,有些话在下实在是不敢说……”

李承乾慨然道:“看来此事确有内情。启元无需过多顾忌,这燕国天下是我李家的天下,若令孔先生弟子客居于此还胆战心惊地度日,那未免显得我大燕太无能了些。何况此事发于启元离开经筵之时,孤脸上也甚是无光。有孤为你做主,启元只需直说便可!”

“既然殿下这么说,在下就实话实话了。”赵轩皱了皱丰神的眉毛,顿了顿道,“其实缇骑所言,全部都是编造。昨夜在下所遇,乃是一场有预谋的伏击刺杀!对方派出了四名八品高手,显然是志在必得,若非几名护卫拼命突围,加之独孤家协助,在下已然命丧……在下和护卫们都受了重伤,有一名贴身护卫至今还昏迷不醒??现在想来,对方早就盯上了我,经筵上,经筵前后,在下的动向他们都一清二楚……”

“竟然如此?!”李承乾十分震惊,顿时想到了很多,“那缇骑为什么做出那种结论?”

赵轩叹道:“这也是在下想弄明白的地方……或许,缇骑担心实际情况一旦爆出,势必影响燕国声誉吧。”

“不对……”李承乾来回踱了一阵,“若是处于这点考虑,缇骑应该派人跟你解释一下才是,还有……他竟然没有向父皇禀报过——魏冲他竟然连父皇都瞒着!”

李承乾顿时又怒又心惊,一个掌握天下暗黑力量的人,如果瞒着他的主子办事,那意味着什么?

“殿下如果对在下说的有疑虑,可以派人到现场仔细勘察一番,虽然现场已然被重新布置,但总会留下些蛛丝马迹,譬如新墙砖的细微差别,处理血迹时不小心散落的石灰等等……”

“独孤家向来对大燕忠心耿耿,启元暂且安心在独孤府中住着,此事孤一定会给你一个交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