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 唯一的念想(3 / 6)
烂泥般的乡间小道边,两个渔民打扮并裹着头巾的青年一前一后走着,当前的人背着大布囊,后面的人则提着一个沾满烂泥的包裹。北方已经隐隐出现了一座带着一道几乎快要垮塌的土墙的村庄,两个青年的脚步同时一停。
“于山。快去快回。”乔肆走上几步,将手里的包裹送到对方面前,露出微笑,“如果你娘还安好,就赶紧带出来。注意手枪在包里,别弄差了。”
“你不去?!”于山一紧张。赶紧把对方拉到一边蹲下,“你真不想见翠丫了?!”
“为什么要见?”乔肆扯着地上的野草,面不改色。
“这次欠你一条命了,乔肆!”于山知道对方的心里所想,轻轻叹了口气。接过包裹大步朝村庄方向走去。
于山走远了,两手空空乔肆走下了小道。漫无目的地在荒废的某片田地上走着。视线的远方,一个小池塘边正栓着一头皮包骨头的老牛,几个孝子正在水边戏耍着。
“要是在曼城,这时候孩子们应该是在幼儿园或是学校吧?”
想到这儿,乔肆脸上又浮现出一丝笑容,整理了下身上的衣衫,大步朝远方的小水塘走去。
……
前段时间的南方海湾大动荡,也扩散到了陆鳌半岛,陆鳌所城以及四周的若干村堡如临大敌。长期受到浮头湾一带海盗滋扰的陆鳌所军民们,再次提心吊胆起来,生怕是海盗们又要登陆半岛烧杀抢掠。
有权有势的卫所头目们,自然是携家带口地躲进了所城,而寻常军户或渔民只能听天由命地缩在各个村堡里,男人们日夜轮换戒备,老少妇幼则只能在白天外出农作,日落前就早早回村。
位于半岛所城最东面的鳌东村,是陆鳌半岛半个世纪以来受到海上势力侵害最为厉害、人丁流失也最严重的军户村。打几年前杨六等海盗势力进入浮头湾一带以来,鳌东村堡里的军户就多次遭受了海盗勒索,甚至海盗们还能公然大白天进入村堡内调戏妇女,而这里理论上的最高领导者,只剩下一个已经和农民差不多的所谓总旗。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修缮过的村堡土墙上还残留着一个火墩,算是证明这里起码还是大明朝沿海军所的最前沿防御预警点,但除了身穿几乎快要碎成布渣子的鸳鸯袄的几个老弱军户在值守外,整个鳌东村看起来就如同一阵风就能吹垮的难民窟。
有劲头且实在活不下去的军户们早几年就流走到各地,如今村中剩下的人口,连同几场大灾后逃难到此地落户的内地膨或渔民,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十多户,两百多号男女老少。小小村堡里,面黄肌瘦的人们依在自家的破烂门前打坐养神,几条快瘦成骨架的看家狗在到处嗅来嗅去,少有的一点家禽都被人们小心地关在木笼里,外面还要加个锁,生怕有个闪失。
村外的田地在去年一场飓风盐潮水灾中毁于一旦,如今能够耕种的只有区区不到百亩,能使用的蓄力也就一头干巴巴的黄牛。近些年的气候无常,每亩水田能有个一石收成都谢天谢地,而种植这些水田的军户佃农们,就更别指望最后还有多少能算到自家锅里。
于山一路走来,就没见到有多少人,眼见村堡已经在几十米外,但感觉依然是死气沉沉的一片。
一声锣鼓敲响,十几米外的土墙边站起几个乞丐般的男子,依稀能辨出身上那几片军户鸳鸯战袄的颜色。手里还拿着几杆几乎枪头已经完全生锈的长矛。
“路过的吗?”一个军户小心翼翼地喊着,一边对着逐渐走进的青年警惕地举起了手里的破烂长矛。
“嘿嘿。大牛,不认得我了?”于山放下手里的大包裹,笑呵呵地抬起了手。
“你是……于山兄弟?”对面的矮个子军户一愣,揉了下眼睛,忽然露出欣喜的目光,然后丢下手里的武器,抓着身边的同伴大声喊了起来,“是于山兄弟回来了!是于山兄弟回来了!”
大声的呼喊顿时引起了村口附近正在劳作的军户的注意。不过小半柱香的时间,就有十几个年轻的军户跑到了村口,纷纷围着“衣着光鲜”的于山问长问短。
“你真大胆子,跑出去几年,还敢回来?”大牛笑呵呵地摸着于山身上那件完整的渔民打扮的衣服,露出羡慕的表情,“乔肆呢。我记得当年你和他一起走的。”
“嘿嘿,乔肆嘛……他没胆子回来!来,一人一个,见者有份!”
于山得意地坐到村口的大石头上,先是放下背上的包囊,然后又解开脚下的大布包。露出了一大堆的罐头。
“这是啥?”大牛摸着手里的铁皮疙瘩,完全一头雾水。
“真是土包子!”于山抢过大牛手里的罐头,从一侧掰下罐头起子,几番用力就戳开了罐头盖,露出里面油蒙蒙的红烧牛肉。
“哇。真香!是肉!”一股子香气喷涌而出,四周的年轻军户瞬间就炸了。尤其是大牛,捧着开了封的肉罐头是赶紧缩到一边,生怕别人来抢。
罐头陆续打开,运气好的是牛肉,运气差点的也是鸡肉、午餐肉或是鱼肉,每个拿到罐头的人都欣喜若狂。但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