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幽州(2 / 2)

加入书签

时百鬼驮龙船已接近地面,降落至新封府城北门外的“飞台”上,轰一声,船侧降下云梯,人流井然有序走下甲板。

李不琢收拢心神,正要带三斤下船,突然听到船廊边传来一阵歌声。

转头一看,那有个伶人着一身素衣,唇脂极艳,拖起长调幽幽唱着送别的曲儿:“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边上三个穿戏服、戴桃花脸谱、三尺高的偃师人偶乖巧坐着,一个弹琵琶,一个吹笙,一个用很慢的拍子打着小鼓。

李不琢犹豫了一下,对三斤说:“拿十铜子去。”

三斤多拿了几枚,共十五枚铜子,小跑过去把钱给了伶人。

那伶人投来一个感激的眼神,李不琢点点头,带三斤下了船。

沧州那地方偏僻贫瘠,鸟不生蛋,他倒没什么乡愁。

只是母亲祁彩衣生他之前,就是水船上卖艺的伶人出身。

飞台下皂衣小吏检查通行文牒,一一放行。

重归大地,李不琢目光沿着蜇龙般匍匐至至地面尽头的城墙,最终落在城头的“新封府”三字上。

排队入城的人与车马排起了长龙,李不琢和三斤排在队尾,半个时辰后,才入了城。

一入摇光街,两边高楼鳞次栉比遮住视线,昏暗中,弥漫着淡淡的火油味道。

半空缆绳交错,巨型滑轮缓缓转动,嗤嗤冒出滚烫白汽。许多机关悬车垂吊在缆绳间,缓缓移动。

李不琢身边就是“北门台”的车亭。

亭边有张小桌后坐着个眼袋很重、穿黑衣的白发老者,桌上火油灯光芒摇曳不定,照亮了桌边布幡上“问路五文”的字样。

李不琢找三斤拿了五文钱,排在桌面上。

“到永安县折桂坊永宁巷,李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