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长处(4 / 4)
乍闻此讯,我不但没有难过,反而释然一笑,“终于可以忘怀……”
不出几日光景,永琰以国务政事纷繁杂乱为由,一连任命数名‘新面孔’取代三朝老臣,没想到此举引起八大阁老的不满,竟结伴去乾清宫前长跪不起。
八大阁老,国之肱骨,在乾清宫前哭哭啼啼,闹得宫内鸡犬不宁。
永琰去了,我怕会出事,也跟着去往乾清宫。
殿宇之前,几位老者双膝跪地,一字排开,嚎啕大哭,“纲纪何在!伦常何在!”
踱步绕了一圈,永琰含笑相望,“怎么没人通知本王,朝会改在乾清宫前了?”
几位老臣见了,停止哭嚎,战战兢兢将头垂得更低。
俯下身子,永琰亲热地凑近一老者,幽幽而笑,“钱阁老,您为何也这般糊涂,按例本王还要称您一声‘舅父’!”
抬眼望去,那人很面熟,似乎是钱鸿钱大人,他是已故孝庄睿皇后的兄长。
“不,不敢,老臣不敢……”
永琰和颜悦色,温言笑道,“是么,方才本王还听人提及,您几位要去太庙哭先帝?”
额上冷汗直冒,钱鸿极力辩驳,“决无此事!”
永琰呵呵一笑,“那您还跪在这儿干嘛?”
一语说得钱鸿羞愧难当,颤颤爬起,退到一旁。
永琰优雅转身,望向另一位老者,“宁国公,您老也来凑热闹啊,您是大儒,何为伦常,何为纲纪,不妨解释给诸位听听!”
宁国公一听,顿时愣住,低声道,“老臣愚钝,不知王爷深意。”
敛去笑容,永琰逐字逐句顿道,“本王奉皇上圣谕摄政监国,启用新人为官,你们一个个却横加阻拦,试问这纲纪何在,伦常何在?”
浑身战栗,花白的发须哆嗦,只听噗通一声,宁国公匍匐在地,捂住前胸不住咳嗽,“老臣该死,老臣有罪,还请王爷饶恕。”
“有病还是应该好生诊治,省得延误了时机。”说着猛然挥袖,永琰冷冷一句,“来人,将其抬下去,本王体恤下臣,知宁国公年事已高,特准许告老还乡,归隐田园,颐养天年。”
寥寥数语,便罢黜内阁大学士,引得诸位老臣骇然不已,生怕引火烧身,皆不敢多言一句。
立在一旁,我微微笑了,遥想第一次见永琰在朝上的模样――金冠巍峨,佩绶华章,与生俱来的帝王之气,让人畏惧,令人景仰。
搀得搀,扶得扶,八位阁老被请了下去。
陪着永琰欲走,忽见乾清宫朱门大开,王直亲自传话,“皇上宣王妃进殿。”
西暖阁内,我见到了大病初愈的皇上,面色青白,眼眶凹下,瘦得已不成人形。
正预备行礼,却被他抬手止住,示意我在绣墩上就座,悄声询问,“我的模样是不是很怕人?”
不好正面回答,考虑再三,说了些无关痛痒的话语,“您是真龙天子,病痛定不会将您击倒。”
他笑了,夸奖道,“你很聪明,知道避重就轻,大半天了,阁老们哭得我心烦意乱,说心里话,若论起治国安邦,永琰比我强百倍呢!只不过我的命要好,比他早那么几年降世,得了个皇长子的头衔……”
絮絮叨叨,他说了很久,不知是清醒,还是迷糊,我依旧洗耳恭听。
说真的,皇上有皇上的悲哀之处,他可以号令天下,却没有一位忠心的听众,没有人愿意听他的倾诉,或许我是他唯一的听众。
“德惠郡主呢?”他陡然问起德惠。
一语问得我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回答,难道告知他,德惠与人私奔,是我亲手放走的……
王直一怔,慌忙打圆场,“德惠郡主远去蓬莱仙宫。”
“哦,原来如此!”皇上抬眸瞧着王直,仿佛兴奋的孩童,“待她下次回来,朕要与她同去……”
又说了些琐事,皇上从怀中摸出一锦盒,郑重其事地置在我的掌心,“苹,这是西洋贡品,本是一对,一只在雅芙那儿,一只送给你。”
不等我掀开锦盒,内侍捧上药盏,恭敬道,“您该服药了!”
皇上陡然暴怒,厉喝道,“拿走,这是毒药,你们一个个都想害朕!”
我愕然,将目光探向王直,只见他面不改色,如同哄劝孩子似的哄劝皇上,“这不是毒药,是饴糖,不信您试试。”
这一招果然奏效,皇上亲自将药送入口中,服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