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倦色(3 / 5)
他不会恨我,不会了……”
四名刺客已死,可谓死无对证,永琰将追查幕后黑手之任交予西厂。
西厂办差效率最高,可一来二去,过了十几天也不见幕后主使者的庐山真面目。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憎恨纪淑妃的,定为宫中嫔妃!
不必想破脑袋都能知晓,除了菀贵妃,不会再有别人!
那夜的遭遇,让我吓得不轻,整日昏昏沉沉,恍恍惚惚。
定惊丸,宁神茶,不知喝了多少,可一点起色都没有,人也日益消瘦。
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永琰仿佛没头苍蝇,四处乱撞,求医问药。
这日,一道懿旨颁下,皇太后命我陪伴其左右,出宫礼佛。
早些年,玉泉山上筑有避暑行宫;后来,先皇将行宫改为庙宇,囚禁诚王明启煜的家眷。
华严寺之名,取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寺内古木幽幽,梵香萦绕。
搀扶太后登上逶迤盘旋的石阶,凉爽清风扑面而至,顿觉心中欣喜舒畅――天阙虽大,却无立足之境;世外之所,方寸之地,宁静安然,愉人心扉。
难怪华严经上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带苹去亥儿住过的那间。”皇太后柔声吩咐徐姑姑,说着牵起我的手,含笑握了握,“一花一世界,这儿可是好地方,保准你不愿再回宫。”
跟着姑姑穿过厅堂,悠然雅居映入眼底,门匾上书写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紫兰轩。
仰首观望,笑道,“这是永琰的字!”
“是啊,这匾额是王爷十几岁时题写的。”
小轩之内,满室珠翠华彩,推开雕花长窗,清风灌入,伴着淡淡幽香,这味道再熟悉不过,是永琰常用的香。
“王妃,您瞧!”在徐姑姑的指引下,我才注意到屋外廊下遍植紫色兰花,怪不得这儿被称为‘紫兰轩’。
一切都没有改变,书案上摆放他用过的笔墨纸砚,紫檀架上堆满他读过的经史子集,这儿是永琰住过的屋子,瞬间我似乎明白了皇太后的深意……
一生有多长?
从相遇算起,我只能看到他的后半生……
可是现在,一切如初般美好,时光骤然倒流,昨日重现眼前。
相伴一生,我真的可以与他相伴一生!
一下午,我坐在窗前,静静翻看他读过的书,一卷卷,一页页,满是批注,仔细凝视那工整流畅的小楷,不禁用指尖跟着字迹的轮廓描画,原来他是这般好学。
琴案上,一页琴谱被风儿吹落,我悄然拾起。
那是一首尚未填完的琴谱,词用得是‘国风’中的‘蒹葭’,我盈盈笑了,“原来他也通音律。”
提起紫毫,蘸了香墨,轻轻书写,顺延而下,宫商角徵羽,我还是略懂皮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边低吟,一边填写,不亦悦乎。
青芮望着我,眸中神采奕奕,“主子,您在唱什么,真好听!”
“是王爷未谱完的曲子。”说着将琴谱折好,放入贴身的荷包。
“王妃。”徐姑姑躬身而入,禀道,“太后娘娘与汪太妃在做晚课,稍后就可以用膳了。”
微微颔首应了,吩咐青芮替我换衣绾发,我亲自拆去发间的金钗步摇,换上一件素雅青衫。
既是佛寺,还是淡雅一点好……
日薄西山,寺内静谧,不是乐土,胜似乐土。
徐姑姑将我让进禅房,太后与一妇人对坐榻上,亲热谈笑,见我一身青衣,大为赞赏,“还真是知心可人的好孩子。”
虽两鬓花白,但依稀可见当年的俏丽模样,那妇人侧首瞧我,和蔼笑问,“这位就是忠王的嫡妃么?”
太后连连颔首,“子静啊,你是不知这孩子多么乖巧孝顺!”
“您挑儿媳妇,怎会选错!”
“可惜啊!”皇太后无奈摇头,长叹一声,“挑来选去,为琛儿弄了个那样的妖孽!”
“您是指菀……”那妇人怯怯道了句。
“前些日子,她命人刺杀雅芙,幸好雅芙命大,逃过一劫,都是冤孽啊!”
只听不语,我偷偷窥探太后的神情,她的笑容哀切,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细心揣摩间,晚膳已然上桌,菜色很简单,但用得格外香甜。
临睡前,太后来紫兰轩探视,见我摆弄着棋子,笑道,“陪本宫下一手,如何?”
面颊瞬时绯红,我不好意思道,“永琰有教过,可我学不会,总是输呢!”
涂有蔻丹的指尖执了黑子,轻轻搁在星位上,太后温言道,“傻孩子,一时之输赢算不了什么,眼光要放得长远些,就拿雅芙来说,忍了那么些年,终有一日会熬出头。”
终有出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