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整齐(2 / 4)
亮,收拾得也十分干净整洁,正中是一张花梨木小方桌,几盆姿态各异的黄色*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一旁的楠木隔层花几上,散发出淡淡幽香。靠窗户的楠木小几上有一个青铜麒麟小鼎,几片沉香安静地燃烧着。再往内有一串细密的白色珠帘遮挡着,隐隐约约也能看到一张放着琴的桌子和打开半边的黄色帐幔。
姑娘招呼郑如坐下,郑如顺便就拿下了包袱。她小心地打开匣子,将它放在了这位姑娘的面前,东西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丝毫无损。这个她保管了两日的玉佩终于要物归原主了,那一刻她竟然有了些许不舍。姑娘没有急着拿过玉佩,只是看了一眼,她只消看一眼便知是真的,一直平淡的脸上终归露出了几分欣喜。
“师父一路劳累了,歇会吧。请喝茶。”姑娘很是客气,一边给郑如倒上新沏的普洱茶,一边说道,“我便是素安,早上与我同去贵庵的是我的近侍梓珠姑娘。不知师父法号?”
郑如连忙接过话儿:“姑娘客气了,贫尼郑如。”
素安姑娘微笑道:“师父不知道我有多急呢,我家公子倒不怎么在意,也不曾问些什么,可我们就不一样了,公子丢了这么贵重的东西,哪能不急。多亏了师父好心送来,不然真不知道该这么办。”
郑如透过素安的言行举止,在心里猜出她大抵便是那位公子的夫人,微笑道:“这玉佩于姑娘想是极重要的了。”
素安点头,安详地看着玉佩,像看着婴孩一般:“那是自然。”
两人初见,很是不熟,没有过多话说,两相沉默了一会。“噢。”素安像是想起了什么,“不知师父喜欢什么,尽管说,我自当办到。”
郑如淡淡回道:“出家人不图回报,何况别人的东西又怎能据为己有?如果没什么事情,我先回去了,天色也不早了。”素安站起身准备离开。
素安连忙起来走到郑如的面前:“如果您真得不求回报,我们是可以报答静水庵的。”
郑如弯了弯身表示感谢,但依然道:“想来师太也不会同意的,这只是举手之劳、物归原主而已。如若因此而被同道人所不齿,郑如担待不起。贫尼告辞了。”
素安见郑如像生了气,也不好再多说,便送郑如出来。
郑如刚至门口,还未迈出门槛,迎面从拐角处走来一位年轻公子,身着白衣,如墨的黑发用玉冠束起,一双剑眉下是一对幽邃的明眸,他的脚步不急不缓,竹风拂动下,衣袂飘飘。郑如只看了一眼,没有多想便低了头,倒忘了再与素安道声别,竟直接走了出去。
公子见着郑如,只道是陌生的寻常姑子,微微一笑并没有太在意。素安迎上前,亲切地叫了声“公子。”公子看着她含笑地走进屋子,素安见郑如走远了才转身也进了屋。
“公子可瞧见刚刚走出去的姑子?”素安边走边问道。
公子笑了:“你说呢?”
素安嫣然一笑,知道自己问了一个很浅白的问题。她从桌上拿起郑如刚刚送来的玉佩递给公子:“这是刚刚那位姑子送来的,是她捡着的。”
公子接了过来在开阔的玉色腰带间系好,轻描淡写地说道:“那难为她了,其实丢了也无所谓。”
素安着急了,脸一红,差点儿跺脚:“这怎么能丢,可是父皇赏赐的。”
“父皇赏赐的东西多了去了,怎么偏着对这块玉上心。”公子开玩笑地说道。
素安小声道:“可,这是我们成亲时父皇特地命人精心打造的,还是最厚重的一份,怎么能说丢就丢了,公子竟一点儿也不在意。”声音竟有了些许的哽咽。
公子不再逗她,他半含温情地看着素安,左手轻轻抚着素安低下的面庞:“和你开玩笑呢。不会丢的,这不找回来了吗?”
素安将头依靠在公子的肩上,嗫嚅地念道:“不可以开这样的玩笑。两对玉佩,当生生世世不分离。”像是在对公子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公子环臂抱着素安安慰了一番,便道:“我这些日子都要在香山寺上度过,没有时间陪你,你还是先回东宫吧,这儿人多眼杂的,况且那儿也需要你这个太子妃打点。”
素安抬起头,听话地应了一声,看着公子说:“多保重。我明日便回去,编撰文稿不要太累了,记得多休息。”顿了一下,又看着公子的玉佩叮嘱道:“别再弄丢了。”
公子轻轻点头,嘴角浅笑:“不会的,放心。”
素安久久看着公子,眼神里饱含不舍,似是生离死别一般,她知道此去不知什么时候太子才会回宫,而她,也不知什么时候再见着太子。
郑如从香山寺一路走回去,此去自是轻松了不少,脚步也不似来时的急促。路上经过陈塘镇,一个不大的小镇,处处小巷青砖,黛瓦黑墙。时近傍晚,暮色苍茫,陈塘镇内到处炊烟袅袅,薄薄的青烟夹着淡淡的饭菜香气,一片祥和。一群群幼小的孩童窜东窜西,跳来跳去,追逐打闹,煞是可爱。
陈塘镇的东北角有一座拱形青石板小桥,就叫陈塘桥,据说是西汉宣帝年间所造,桥上的栏
↑返回顶部↑